彼时的文安堂,已是被堵得水泄不通。
“这是在干什么呢?”新到的人问身旁人。
身旁人怀里抱着一个布袋,看了他一眼,往里面挤着:“你不知道吗?朝阳乡君在众筹。”
“众筹?”
“是啊,筹集银钱粮食,给西境送去。你若是没钱也没粮,也可以捐点布匹给将士御寒。若是这些都没有,女人可以帮忙缝制冬衣,男人可以出力给朝廷搬运粮食器械。”
那人说着,掂了掂手里的布袋,里面传出谷粟碰撞的声响,“我虽不多,也是一份心!总不能真让蛮子打进来!”
“我不跟你说了,到我了。”他说完,奋力挤向前方。
人群的最前方,文安堂的门口临时摆了几张长案。几位德高望重的京城耆老和寒门学子坐在桌前,他们负责登记、收纳,一切井井有条。
柳烟桥一身素净衣裙,臂缠孝纱,对每一位前来捐赠的百姓微微颔首致意。
她的沉静,与外面的惶惶不安形成了鲜明对比,无形中安抚了躁动的人心。
一个老妇人颤巍巍地递上一小串铜钱:“乡君……老身就这点积蓄,给将士们买口热乎饭吃……”
柳烟桥接过,温声道:“老人家心意,前线的将士必定感念。”
一个穿着绸缎的商人直接递上一张银票:“这是一千两!让边关的将士,狠狠打那些蛮子!”
“多谢义士。”柳烟桥点头,郑重感谢。
更有许多平民,有的抱来一匹粗布,有的提来一袋米,甚至有几个孩童,捧着自己存钱的陶罐……东西或多或少,却都代表着一份沉甸甸的心意。
“李记布行,捐棉布五十匹!”
“城东王老汉,捐粟米三石!”
“醉翁居许娘子 ,捐银二十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