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这边向民众公布战报的进度,只比江西前线延迟了五到七日,在这个年代已经算是比较快的速度了。所以即便是孟锦风这样的敌国官员,也能从报纸上的公开报道中获知江西的战况——这比自家朝廷通过外交邮件发来的战报可要快多了。
公开战报里清晰写明了海汉攻陷每座城池的日期、耗时长短、歼敌数目,以及在战斗中所涌现出来的英勇人物。通过这些信息,孟锦风几乎可以确定,战况依然毫无悬念地持续着一边倒的态势,大明丢掉江西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了。
在这样的形势下,杭州的舆论场上自然听不到半点反战的声音,被胜利战报包围的民众都很支持海汉军的行动。
普通人不会去思考这一轮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既然大明无力抵抗,海汉军有机会一鼓作气拿下江西,那谁还会在这种时候考虑停战呢?
孟锦风不甘就此放弃,又尝试曲线救国,去联络其他国家的大使,期望能利用大明的影响力让其他国家站队,一起出声反对海汉的军事行动。
然而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想法有些太过天真了。在杭州设立外交使馆的国家有二十余个,但其中影响力较强的,无一例外都是海汉的盟国。
如安南、朝鲜、葡萄牙这些稍具实力的国家,其外交使馆都直接婉拒了孟锦风的拜访请求,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很显然这些国家的外交官很清楚当前的局势,谁也不愿冒着让海汉误会自己的风险去接见大明外交官。
特别是安南、朝鲜这类曾是大明藩属国,后来改换门庭投效海汉的国家,对此更是十分敏感。他们巴不得能与海汉共同出兵讨伐大明,以证明自己对宗主国的忠心,又岂能在这个节骨眼上犯低级错误,去跟大明站到一起。
而葡萄牙过去虽与大明关系还算不错,甚至一度向大明提供过军事援助,但如今天下局势大变,葡萄牙人可不想为了这种事得罪海汉。
更何况站在葡萄牙的立场上,其实还巴不得大明和海汉打得越凶越好,这样虽不敢说能对海汉起到多少削弱作用,但至少可以暂时将海汉的注意力吸引到大明这边,减少对海外的军事投入,也就相当于是降低了葡萄牙目前在众多区域所面临的竞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