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江书记,您提出的构想与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方向真是高瞻远瞩,完全契合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我们企业将全力配合校区建设与产业学院落地,提供实习岗位、实训设备及技术导师支持,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
杜宏远直接表态道:“如果江城大学能够在临江设立校区,我们大麦科技分三年捐赠一个亿用于校区建设及人才培育,优先支持实验室建设与青年教师培养。同时设立大麦班及大麦奖学金,对优秀学生提供定向培养机会和奖学金支持,鼓励其投身临江重点产业领域。”
听到杜宏远如此果断的承诺,江一鸣十分高兴,笑道:“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把江城大学临江校区项目落地落实。省委省政府也非常支持我们推进此项工作,我准备明天再次找杜书记汇报此事,再加上你们承诺的一个亿,我对项目落地充满信心。有了企业真金白银的支持和人才培养的深度参与,我们不仅能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更能确保毕业生留得住、用得上、发展得好。这不仅是教育事业的突破,更是临江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2011年的一个亿,已经是一笔巨款,更何况大麦科技此时正处于发展初期,拿出一个亿已经非常难得了,足见杜宏远的战略眼光与担当。
随后,江一鸣又与景东方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提出了同样的建议,不过景东方更加复杂,不像大麦科技那样可以快速决策,江一鸣也理解他们的谨慎态度。
他并未要求对方急于答复,而是请他们先成立专项工作组,与政府对接,共同协商具体合作方案与实施路径,看能否找到一个双方都可接受的合作模式,共同制定上下游企业落户临江市的有利政策包。
随后,江一鸣与郭临野又到访了临江市的几家大型科技公司,与他们洽谈相关事宜,争取他们的支持。
通过一天的走访和洽谈,整体情况不错,让他们有信心招引更多的企业落户临江市。
“临野市长,你亲自抓这件事,尽快制定最新的招引政策,争取半个月内完成,我们再分头去招引,我打算在五月中下旬召开电子产业招商大会,集中签约一批重点项目。所以在此之前,必须确保政策具有竞争力和可操作性,确保二十家以上的重点企业能够明确表达落地意向。”
江一鸣说道:“临江市能否在电子产业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在此一举。”
“请书记放心,我立刻组织专班加班加点研究政策细则,确保半个月内拿出最优方案。我们一定争取在五月中旬前完成政策出台和企业意向对接。”
郭临野当场表态,随即着手组建由发改、招商、科技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连夜召开碰头会,梳理现有产业基础与政策短板,对标先进地区园区扶持举措,结合企业实际需求,逐条论证土地、税收、人才落户、研发补贴等关键条款。同时安排专人对接大麦科技、景东方等重点企业,开展多轮闭门磋商,确保政策精准匹配企业落地痛点。
江一鸣则第二天前往省委向杜家乐汇报了临江市电子产业招商工作的整体进展,同时汇报了临江市想与江城大学共建临江分校的初步设想。
“你说大麦科技公司愿意捐赠一个亿支持临江校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