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长生道:“小阁老放心,不过想要证明赵文华通倭,恐怕人证物证乃是缺一不可。”
严世蕃得意道:“那赵文华毕竟是我严家的家奴,我手里自然有他的把柄。这些年他与倭寇屡屡勾结,汪直徐海写给他的秘信,赵文华也交了一部分给我;
我现在可以把这些证据再交给你,你就说是之前从赵文华那里偷来的,只是还没来得及检举。反正赵文华如今已是个死人,只要你能自圆其说,别人也无法辩驳。
至于最重要的那个证人嘛,既然是活人一张嘴,只要我把他从王本固那里接手过来,他再在堂上怎么说,我自然有办法让他改口。
如此只要证实了赵文华的通倭事实,陆炳看到我们严家都要保俞大猷,他自然也会做好人,徐阶见势也必定会马上迎合,那俞大猷自然也就没事了。”
看着严世蕃三言两语轻描淡写间就把如此重大钦案的走向改写,俞长生对此人更加警惕,俞长生想要利用严世蕃的行为无疑于与狼共舞,走错一步就是万劫不复。
但眼下假意逢迎严家是俞长生唯一的选择,他记下了严世蕃的话、一切发展也果然按照了严世蕃的剧本进行到此。
“万寿堂”内众人听着严世蕃一口咬定赵文华才是通倭之人、都不知所措,而严嵩早已经和儿子提前有所通气,他假意问道:“严世蕃,你为何这么肯定?”
严世蕃道:“回阁老,下官虽与赵文华有私谊,但是证据摆在这里、世蕃不敢徇私枉法。
此证人跟随赵文华多年深受其信任,是以知晓赵文华通倭的内幕,而且方才听他所说事情的前因后果也是合情合理。
再加上另一证人俞长生所提交的书信更是板上钉钉的铁证,若是再对赵文华通倭罪行犹疑不定,岂不是执法不公!”
王本固道:“小阁老,此事还需要再详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