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书斋,王恒与小才从游廊上往前院去,炎热的夏天终将过去,游廊侧畔的荷池非复盛时,伶伶仃仃,留得残荷几支而已。
左右无人,王才忽然更不迂曲道:“七兄,老陈那番自辨,说得固然振聋发聩,我也颇想替他开脱,只是,何以见得老陈讲的都是真的?”
王恒思潮起伏,道:“你还记得刚放假的时候,山民的猫儿小黑不见了,那时,我猜老陈已经开始给山民下毒了。”
“黎府是朝廷要员的府邸,老陈无法蒙混进去。于是他谋划数年,潜伏在南监,为着接近山民进到黎府复仇。”
“老陈的计划是趁着将重病的山民送回黎家之时,刺杀黎纨,他既要将山民药倒,又不伤他性命,因此,老陈的毒药下得很小心,剂量很小,但是,中间出现了一个小小变数,山民在斋室养了个猫儿,小黑的猫饭,就是山民吃剩下的饭食,猫的体重比人轻许多,抵抗力自然也小很多,不久,小黑就出现了中毒反应,再吃几顿有毒的饭菜,猫儿肯定会被毒死,于是老陈将小黑藏了起来。”
“山民跟我们说过,放假的次日,小黑回来了,从那日起,山民开始低烧腹泻,我想,山民其实是弄错了次序,他开始低烧腹泻,毒性明显有效,小黑才被放了回来。”
“老陈控诉黎纨的话,也许其中掺杂着他的主观臆断,但我宁可相信大部分都是真实的,毕竟,一个连猫儿的性命都很爱惜的人,多半是个良善的好人。”
小才若有所思,心中还有许多疑团未解,骤然想到刘太太乐娘,诸葛叔侄破阵之后,黎宅中诸人纷纷逃离,一时没留心到刘太太,还得把她拦住再问问事由,便同王恒略说了一下,王恒让他赶紧去找人,刘太太嫌疑很大,别让她跑了。
刘太太不知现在何处,黎家乱哄哄的,也不知道要找谁问话,小才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前院门厅,问黎家门子:“可有看见刘太太出门。”
没想到门子说:“许表姑娘早就走了,四老太爷,二老太爷他们是第一波走的,接下来是胡先生那十来个人,走了几个,胡先生他们几人又回来宅里,许表姑娘就是这时候走的。”
王才诧异道:“刘太太的丫鬟刚死了,她把那丫鬟的尸体也带走了吗?”
门子道:“许表姑娘是一个人走的,她吩咐说,她的丫鬟绣儿既死在咱们府上,也不宜搬动,就委托咱们府上帮她埋了,不叫她曝尸荒野就行,也不过是个丫头。”
小才暗道,真是个无情冷酷的人,黎大人新近死了,原本要做他续弦的刘太太,头七都没过,就急着走了,服侍自己的贴身丫鬟没了,连后事都不替她办,全丢给毫无关系的人。
第300章 记得旧时好
桂叔的昏迷来得奇,去得怪,王恒估摸着跟诸葛叔侄破门有关,便急忙抬脚跟着小厮走,小才见老陈与义海和尚正在絮叨,一时也插不上嘴,想来有陈大老爷父子看着,走开一阵无碍,小跑着紧随王恒其后,小厮将他们引至黎山民的书房。
桂叔苏醒后一切如常,他的健康没有任何问题,只是记忆缺失了部分。
比如桂叔清晰地记得大人遇刺重伤,王七公子让他去找赵先生和徒弟来抢救,他只记得火急火燎飞奔到了赵先生的院子,到那里之后的事,一概不记得,也不知是被药迷翻,还是被打伤头部昏迷,醒来后,也不觉得有痛感。
还有轿厅中那些轿夫,灶间的师傅,大致是同时醒过来,也同样不记得为何昏迷。
他们困在黎宅觉得有好几日,大家都接近崩溃的边缘,听诸葛岘讲,昨日上聚宝山,张先生说今日老方丈出关,这样算来,从赴宴那日算起,总共才过去三天不到,觉来真是不可思议,桂叔他们几人昏迷,或许跟时间对不上有关系。
王恒一边与黎山民寒暄,猛地厉色瞧了桂叔几次,桂叔毫不慌张露怯,似乎并没有刻意掩饰甚么。
难道桂叔说得都是实话?没有外力撞击导致脑部受伤,一个人的记忆怎么可能会无故记不起事?
桂叔嘴里再问不出甚么情况,黎山民便挥手叫他退下去。
山民怏怏不乐地在书案前坐着,王恒靠近他,道:“山民,你接下来有甚么打算?”
山民强颜欢笑道:“我跟纪二叔商量好了,给父亲办好丧事,就跟着纪二叔,胡先生上京,从此和娘还有大哥一起生活,这也是我多年来的夙愿。”
小才瞥见书案上墨迹淋漓的一阕词,是山民的手迹:
记得旧时好,
跟随爹爹去吃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