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一个月前,当援军正在赶来的消息传来时,阵地上的确曾爆发过短暂的欢呼,但是现在....
来自南边拉多加湖方向的炮声时断时续,而德军对他们的围困却丝毫未见松动。
小道消息在战壕里秘密流传——援军在丘多沃那边撞得头破血流,损失惨重,根本无法突破德国人的钢铁防线。
官方宣传依旧在强调“坚守待援”,但士兵们看着天空中德意志帝国的飞机和远处纹丝不动的德军战线,眼神中的怀疑与日俱增。
逃兵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尽管被抓到的下场就是被战地宪兵队就地枪决,但依然有人选择逃离自己的战线。
剩下还坚守在岗位上的士兵,他们坚守职责更多是一种麻木的坚守,出于军人的职责,出于对身后家人(如果他们还活着)的模糊责任感,或者仅仅是出于一种不想死在逃亡路上的懒惰。
负责彼得格勒城防的总司令是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尤登尼奇将军,他的指挥部设在斯莫尔尼宫地下深处一个加固的掩体内,这里相对安全。
尤登尼奇今年已经六十岁,头发和修剪整齐的胡须都已全白,身板依旧挺直,穿着笔挺但领口有些磨损的将军服。
此刻他正坐在办公桌后,面前摊着一份刚由来自莫斯科最高统帅部的电报。
电报的内容千篇一律:“坚守彼得格勒,援军必至。望你部发扬俄罗斯军人光荣传统,挫败敌军围困企图,不得后退半步。”
“光荣传统……不得后退……”
尤登尼奇低声重复着这几个字,声音沙哑疲惫。
他将身体重重地靠向椅背,闭上了眼睛,宽大的办公桌上,除了这份电报还有几份刚刚送来的战报:城东某个仓库区遭炮击起火,储存的少量粮食被毁;城北防线又有士兵因为饥饿和疲劳,在哨位上永远睡去;侦察部队报告德军在西北方向似乎有新的部队调动迹象……
小主,
“坚守?拿什么坚守?”
尤登尼奇在心里无声地咆哮着:“用士兵们空瘪的肚子?用那些快要打光炮弹的大炮?还是用市民们不断倒下的尸体?”
他猛地睁开眼,目光锐利地扫过挂在墙上的巨大城防地图。
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部队部署、火力点和障碍物设置,看上去依旧固若金汤。
但尤登尼奇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条防线是多么的脆弱,表面似乎完整,内里却早已千疮百孔,随时可能彻底崩溃。
他对莫斯科,对萨文科夫和科尔尼洛夫那些人,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一方面,他效忠这个由白军建立的俄罗斯共和国,这是他对抗布尔什维克主义后的选择,但另一方面,他深切地感受到,莫斯科似乎已经将彼得格勒视为一枚可以牺牲的棋子,目的只是为了在其他战线争取时间。
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根本不清楚,或者说不愿意清楚这座城市的真实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