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坚定不移

交谈中,朱由校从张焘、张兆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许多以前不清楚的乡村情况。

朝廷近年来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施行不少宽松政策,意图减轻百姓的负担,激发民间的活力。譬如废掉轮班匠制度,让工匠们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发挥技艺创造财富;譬如量地计丁,依据土地和人口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合理的赋税政策,避免百姓被过度盘剥;譬如废除徭役,将民力从繁重的无偿劳役中释放出来,让百姓能够安心从事生产活动。

然而,这些政策在推行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

不少百姓长期处于旧制度的束缚下,对朝廷的新政策心存疑虑,担心朝廷朝令夕改,自己投入的心血和钱财会打水漂。

他们虽然看到了新政策带来的机遇,但又害怕承担风险。既不敢扩大生产规模,尝试新的经营模式;又不敢在技术创新、工艺改进上投入资金,错失发展的良机。

听到这些情况,朱由校面色凝重,语气不容置疑地说道:“朝廷历经艰辛覆灭建奴,天下初定,本应是百姓安居乐业之时,却又恰逢连年灾情,百姓财力困乏,生活艰难。朝廷实施新政 各省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商贩、商贾,他们就如同刚学会飞翔的雏鸟,羽翼尚未丰满,不可轻易拔去它的羽毛,否则它将难以翱翔天际;又似新栽下的树苗,根基还不稳固,不可随意动摇它的根,否则它将难以茁壮成长。

朝廷会矢志不渝地支持他们,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休养生息,让他们在安稳的环境中发展壮大,为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

洪承畴、李待问、高宏图目睹皇帝这般悉心求教,耐心探问民生疾苦,内心满是欣慰与喜悦。自王安石变法功亏一篑后,宋元明三朝的官吏们谈及朝廷改革,无不讳莫如深。

大明好不容易迎来张居正改革,可叹张居正离世后,在改革中利益受损的集团迅速展开疯狂反扑。他们凭借手中的权力与资源,肆意破坏、颠覆改革成果,致使这场改革最终以失败收场。

皇帝一朝觉醒,为实现大明中兴,毅然决然地推行改革,破釜沉舟的决心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