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考核孙睿

更重要的是妙锦将来是太子妃,她身系孙氏和王氏的富贵!

孙逸诧异的看着两人的策论,又仔细观看一番!

孙睿和王离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孙逸看完放下策论,道,虽有着差强人意,但最起码也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管是从军,还是从政!

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就要分析人心,人心就是需求!

行军布阵,天时地利人和,先放一旁,先考虑对手所想,也就是站在对手的角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去思考他如何思索他的对手是如何做的,当你推出对手的意图,

就因势利导,顺势布局,这叫顺水推舟,润物细无声!

这样对手才会一步步,被你牵着鼻子走!

例如,当年我背水一战,首先我杀死赵军统帅的哥哥,将他的人头,挂在长矛上,激怒他!

他以怒兴师,急于复仇,被仇恨冲昏头脑,率兵出击!

前锋一触即溃,骄其心,使其全军出击!

我派轻兵夺其营寨,多设笙旗麻痹敌人!

我背水一战,赵军更加确认我不懂兵法,全军压上!

我在阵前鼓舞士气,我乃太后继子,大王长兄!

是告诉秦军士卒,我一旦战死,他们战死的没事,逃跑的,死全家,全族流放!

而秦军后路被断,激发士卒的血性,与赵人一决死战,死中求活!

赵军久攻不下,士气已丧,我又发响箭,援兵进入战场!

赵军兵败,结果返回营盘,发现后路被断!

赵军士气全无,伏地请降!

兵法就要活学活用,一场战役下来,岂能只用一个计谋?

都是连环计,使得敌人一步步落入你的圈套!

所谓战役,无非是收获果实的过程,尔等明白了么?

这就是庙算胜,两军还没交战,对手就按照你的布局入套,他早就败了!

孙逸喝口茶,看着低头沉思的两个人,也不言语!

如果不是,一个是自己亲儿子,一个是侄子,孙逸根本不会讲这么细!

他俩能想明白其中的奥妙,就是自己的东西,想不明白,那就不是他自己的东西?

更别提灵活运用了,想都想不明白,怎么可能会用!

就韩信的背水一战,两千年后很多人都想不明白!

只归根于韩信是兵仙,陈余蠢罢了,青史留名的人怎么可能会蠢?

背水一战后世有几个能用的?寥寥无几!

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刘邦成功了,为何诸葛亮成不了?

因为刘邦具备的条件,诸葛亮不具备!

那说,刘邦都成功了,曹魏还不知道,怎么防守,曹魏也忒傻了吧!

还有那个子午谷奇谋,更扯淡,根本就是送人头!

两千年后,高迎祥走子午谷,全军覆没,明军就在路口等着你!

这就叫,风里雨里,我们在这几个路口等你!

从汉中入关中,就那几条道,你又不会飞!

以逸待劳,在路口堵着你就完事了!

小半天

孙逸道,至于白起,他是芈氏是外戚的人,是外戚芈氏在军方的领头羊!

秦昭襄王根本不信任白起,终其一生,白起军功赫赫,斩首九十余万,才是武安君?

为父,二十二岁就是武安君,二十四岁封冠军侯!

难道我真的就比白起厉害,不见得吧?

再说,军中职位就这么多,你多占一个,我就少占一个!

屁股决定脑袋,所以,芈氏和王氏本就是政敌!

长平之战,临阵换帅,秦王就是挑拨,王氏和芈氏关系,使他们更加对立!

才有后来俘虏赵军几十万人,军功授爵,没有斩首,哪来的军功?

秦军上上下下,逼迫白起下令坑杀降卒!

恶名由白起背,他们瓜分这场军功盛宴!

断白起灭赵之路,使其不能封侯!

孙逸沉声道,这才是最重要的,这都看不懂,如何在官场上立足?

自保都难!

这才是范雎谏言秦王,今秦国疲民弱,不宜灭赵!

秦王采纳范雎的谏言,罢兵休和,与赵和谈!

那是秦王不乐意白起灭赵,灭赵就要给白起封侯,秦王怎么愿意?

要给上位者的谏言,你要知道上位者的想法,顺势而为!

要不然,你就是谏言,说的再有道理,上位者的也不会采纳!

一是表忠心,二是给上位者背锅!

出了问题找范雎!

你们明白了么?这也是范雎能平安落地的原因!

要不然,当了大秦的相国,想回魏国,难如登天!

长平之战后,秦昭王从不愿意灭赵,到第二年执意灭赵,才过了半年之久,到底是为何?

孙睿道,文信侯的奇货可居!

王离懵了,这特么怎么又有文信侯吕不韦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