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璟眉头一蹙,抬步往那边走去,彭渊也没制止。公孙璟伸手探向孩子的颈动脉,又翻看了眼睑,沉声道:“是呛咳导致气道堵塞,耽搁不得。”
听是这,彭渊没有片刻迟疑直接将人抱着站立起来,从身后环住孩童,对着下腹双手虚握成拳,一下又一下的撞击。
公孙璟转头看向妇人,语气沉稳:“别怕,能救。”
片刻后,孩子咳出一口血痰,“哇”的一声哭了出来,面色渐渐恢复了血色。
妇人见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对着公孙璟连连磕头:“多谢神医!多谢神医救命之恩!”
公孙璟扶起她,温声道:“下次遇到这种情况,直接冲撞进来便是,性命攸关之事,不必拘泥于规矩。”
彭渊在一旁看着,眼底闪过一丝柔和,他家阿璟就是这么的善良。只是分明已经设立了应急通道,她们怎么不去呢?
只是规矩定得太死,难免有疏漏。回去的路上,他说道:“明日我让人修改告示,凡是急症,无需凭证,可直接走应急通道,由专人先做初步诊断。”
公孙璟点点头,侧头看向他:“彭渊,谢谢你。”谢谢你懂我的心思,也谢谢你为我周全。
彭渊握紧他的手,唇角勾起一抹浅笑:“该谢的是你,愿意陪我一起。”
与此同时,户部的实验田里,沈明远正蹲在田埂上,看着长势喜人的稻苗,满脸惊叹。“彭大人,你这粮种当真神奇!寻常稻苗这个时节才刚分蘖,你这都快拔节了,而且秸秆粗壮,叶片肥厚,一看就高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彭渊站在一旁,目光落在沉甸甸的稻穗上,心中自有计较。他空间里的稻种本就是经过改良的优质品种,生命力顽强,产量极高,只是公孙璟说直接拿出太过扎眼,容易引人觊觎,才特意让他和沈明远走了一遍“研发”的流程。“还要再观察几日,确保抽穗率和结实率,秋收时才能拿出确凿的证据。”
沈明远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放心吧彭大人,我已经让人日夜盯着了,有任何情况都会第一时间禀报。陛下那边也一直惦记着这事,若是真能成功,大周的百姓就再也不用受饥荒之苦了。”
彭渊嗯了一声,心中却另有盘算。粮种之事不仅关乎百姓生计,更是他在朝堂上立足的根本。如今京中盯着他和公孙璟的人不在少数,上次和安堂推行号牌制度,就有人在背后煽风点火,说他苛待百姓,只是没能掀起什么风浪。他必须尽快将粮种之事办成,让皇帝看到他的价值,也让那些暗中作祟的人不敢轻举妄动。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农历八月中旬。实验田里的水稻已经金黄一片,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秸秆,微风一吹,泛起金色的麦浪,看着就让人满心欢喜。沈明远带着人取样、脱粒、称重,最后得出的结果让所有人都惊呆了——每亩产量竟然达到了以往的三倍之多!
“彭大人!成了!我们成功了!”沈明远拿着账本,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这个产量,若是在全国推广开来,我大周的粮仓定能堆得满满的!”
彭渊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他立刻让人将这个好消息禀报给皇帝郑紫晟,郑紫晟闻讯后大喜过望,当即下旨,明日在实验田举行观礼,邀请朝中百官一同见证这历史性的时刻。
消息传开,京中一片哗然。那些之前质疑彭渊的人,此刻都闭了嘴,心中暗自盘算着该如何讨好这位前途无量的彭大人。而那些一直盯着彭渊和公孙璟的势力,也变得更加谨慎,他们没想到彭渊不仅能让公孙璟的名声越来越响,还能在粮种上做出如此大的功绩。
“爷,彭渊这一步走得太妙了,若是粮种推广开来,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就无人能及了。”小厮站在一旁,忧心忡忡地说道。
男人坐在窗边,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眼神阴鸷:“急什么?越是耀眼的人,越容易引来祸患。明日观礼,正好看看他究竟有多少底牌。”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传我的话,让底下的人准备好,该收网了。”
观礼这日,天气晴好。实验田周围旌旗招展,百官齐聚,郑紫晟亲自驾到,站在田埂上,看着金黄的稻田,龙颜大悦。“彭爱卿,你为大周立下了不世之功!说吧,想要什么赏赐?”
彭渊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陛下,臣所求,不过是百姓安居乐业,大周国泰民安。若真要赏赐,臣恳请陛下将新粮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派遣农技人员指导百姓耕种,同时减免灾区赋税,让百姓能早日过上好日子。”
郑紫晟闻言,更是满意,当即应允:“准奏!彭爱卿一心为国,朕心甚慰。即日起,封你为镇国大将军,总领粮种推广之事,所需人力物力,户部全力配合!”
百官纷纷上前道贺,彭渊一一谢过,目光却在人群中捕捉到了几道不怀好意的视线。他心中了然,该来的,终究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