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李白离开人间,故地重游

改江宁县,为金陵郡的郡治。

江宁城,依旧称为金陵城。

改钟山脚下的一个乡为太白镇,以缅怀长眠于钟山的李白。

三月二十日,李瑄召集金陵郡的文人士子,与文人们讨论当今时政,让他们尽管直言当今政令的弊端。

朝廷会正视他们的建议。

这些文人起初还不敢直说,只是夸赞李瑄的英明神武。

直到看李瑄的宽厚,才大胆直言。

一些小问题,李瑄记在心中。

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文人们觉得自己前途渺茫,寒窗苦读,科举选士百里挑一,大多都没有出路。

在皓首穷经之中,无尽悲苦。

李瑄则建议这些对前途无法琢磨的文人,去学校、去当记者、去学医、从军当文书、去乡学教导孩童,现在乡学的待遇还不错,足以养家糊口。

另外就是参加其他一些如银行、印刷坊之类的工作;有条件的文人,还可以尝试经商。

不过李瑄也知道官位永远也不可能满足每一位文人。

当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李瑄已经决定继续扩大开科取士,让“举人”拥有成为官吏的资格。

使科举出现更多人才,以压缩门荫入仕的空间。

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一个科举制度的国家,门荫入仕当越少越好,直至消亡。

因为宦官子弟,在父辈耳濡目染下,本就更容易考上进士。

李瑄像是朋友间聊天一样,与文人们交谈。

最终,李瑄还写了一首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

同时,只要奋发进取,勇于攀登,即可成为新的贵族。

飞在梧桐树上的凤凰是尊贵。

但停在枯柴上的麻雀,就一定卑贱吗?

麻雀飞跃千山万水,终有停靠在梧桐树上的时候。

李瑄希望寒门出贵子的情况,蔚然成风。

文人士子被李瑄的诗句感染,他们立志要让曾经王公贵族的“堂前燕”,飞到自己的家中。

三月底,李瑄再次祭奠李白,让王源心多照顾李白的遗孀和儿子。

待李伯禽守孝期满,李瑄会召他入长安。

于次日,李瑄告别裴灵溪、姜月瑶等妻女,李瑄让她们乘龙舟,从大运河系统,返回长安。

因为李瑄接下来要转为陆路,继续南下。条件艰苦,跋涉劳累,不方便再带着裴灵溪等。

裴灵溪理解,叮嘱李瑄小心,她们在长安等待李瑄回来。

待裴灵溪、姜月瑶的船队离开后,李瑄在上千名天策卫和一众官吏的拥护下,骑马乘车,进入晋陵郡。

晋陵也是个超级大郡,繁荣程度甚至更胜金陵郡。

因为晋陵南部,紧邻太湖,是真正的鱼米之乡。

四月中旬,李瑄离开晋陵郡,到达吴郡。

李瑄在吴郡的郡治苏州城,观看吴绣的展览,那精美绝伦的刺绣,惟妙惟肖,叹为观止。

又到吴郡以北,检阅太湖军,并犒赏军队。

他特意沿着松江,到达尽头的海边。

这里是一个小渔村。

当前的大唐,内陆河运比海运强百倍。

这小渔村还需要一段时间才可能发展。

李瑄又到吴郡南部(今嘉兴),这里一马平川,土壤肥沃。他向吴郡太守说出一句夸张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他对环太湖的晋陵、吴郡、吴兴郡寄予厚望。

三郡人口加起来二百万人口,加上沃野千里的土地。

当水稻再进行改进后,绝对是粮仓之地。

五月下旬,李瑄离开吴郡。

从杭州湾旁进入钱塘省。

钱塘巡抚为韦陟,他作陪李瑄进行巡视。

到达钱塘,李瑄算故地重游。

平定海贼吴令光,就是在钱塘省。

李瑄先在余杭郡巡视,没发现大问题。

然后南下会稽郡。

于六月下旬,天气最闷热的时候,李瑄到达临海郡。

这里的父老乡亲,盼望李瑄二十年。

李瑄再次到达临海,感慨万千。

二十年前,受过李瑄恩惠的百姓,还有许多在世间。

得知李瑄到来后,他们热泪盈眶,携着家中最好的物品出来迎接……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4366/4366980/32382893.html)

www.dingdian555.cc。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