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当高大帅一旦开始操作起来后,便立即遇上了与西北绝不一样的情况:京营的这帮老爷官兵,一听到是要出京去平叛,便一个个地如畏虎狼一般,毫无斗志,甚至还会用各种理由与借口来躲避这次行动,气得高俅在他的大帅行营中连骂了好几天的娘。
不过,小心谨慎的高俅,更明白京营里的禁军背后都有着各种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生完了气之后,也不会有什么过分的举动。想来想去,无非也就是提高赏格与封功承诺,“重赏之正是,必有勇夫”——京城禁军八十万,既多惜命怕死之人,却不会缺少有血性、想立功的军汉。
就在他发布通告的次日,来了一位自愿报名的步军都头,姓王名禀,字正臣,算是让他面上多了几分颜色。高俅当场考察了他的武艺,却是十分满意,为了立个表率,立即宣布提升任命其为南征大军先锋军里的营副指挥使。
而关于南征大军的几位副帅人选,蔡京通过张康国出面,与高俅进行了一番有来有去的好好商量:
高俅自然是要将刘仲武调来,平定青唐人的出战中,这刘仲武与他配合得极好,实际征战中,刘仲武处处以他为首,事事向他请示,又几乎事事不让其操心。更重要的是,刘仲武如果能来,他手下的将士出战用命,战力强撼,肯定是他高俅最好的助力。
在蔡京开出来的名单里,高俅肯定不会选择那些名头可以压过刘仲武的人,所以,像刘法之类的肯定要被划去。
最终选定了鄜延路兵马都监刘延庆,环庆路兵马都监杨惟忠。
刘延庆是老面孔,而这杨惟忠,却要多说几句。从表面上看,他与刘延庆都是西北蕃官,但他本不叫这个名字,本姓康名炯,是宋仁宗时的并、代二州都部署康保裔之子孙。
康保裔被俘入辽后改姓了杨,而康炯成人后,受其父亲嘱咐化名为杨惟忠回归大宋,参加西军抗击西夏,保疆卫国。并在章楶手下,参加过历次的大战,立功赫赫,威震西北。此时,他因功勋卓着,已经向朝廷禀明了家世渊源,并请求要恢复其本名康炯。
高俅点了这两人,主要还是因为他俩都是出身蕃官,虽然善战,但这出身一点就压不过刘仲武。而蔡京则完成了往南征大军里塞人的目的,于是便达成了合作意向。
京营里所选的主将,则选了同样出身出西军,但此时已经回到京城里禁军步军都虞候辛兴宗,他在西北投靠了童贯,并得以回到京城禁军任职,此时便由他带着手下都指挥使王涣,再加上新提拔的副都指挥使王禀,共同指挥南征的京营。
值得一提的是:
真实的历史上,差不多要在十六年后,也就是西元一一二一年、大宋宣和三年,才会因为两浙路方腊起义,地方官兵一触即溃,一片糜烂。朝廷无奈只得从西北调兵,由童贯与另一名太监谭稹领兵,带领刘延庆、王禀、刘镇、杨惟忠、姚平仲等西北名将,前去镇压。
而这次,却是因为东南五路自立,使得赵佶不得不提前动用西军。时势不一,这次的主帅,便成了高俅,副帅则由刘仲武领衔,差不多能有一半左右的将领相同。
此时,着手开始进行粮草规划的胡衍认为:京城这边的粮草,原本就是从东南各路通过漕路辛辛苦苦地运过来,而他们这次南下平叛,去的就是江南两路,也就是这些粮赋的主要出产之地。所以,不必从北边运去,而是直接在江南两路开征平叛粮赋,所征收的数字,直接用来抵扣来年的赋税即可,这样一来,效率不仅更高,更是减少了诸多的浪费。
这个想法自然是很好,不过还需要经枢密院确定,再协调户部、御府进行各项准备。在认可了总体计划之外,还需要再向江南各路宣布政策指令,在大宋的官僚体系,处理这些事必然是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
此时淮南西路、江南东路、荆湖南路等等这些与自立五路交界的地区,如临大敌,焦虑不已,辖区内几乎所有能够被动员的兵马尽数都被调集起来,统统都派到了临近的交通要道上进行防守。
不过,这些路都属于内陆之地,有的全路正规禁军加起来不过数千人,全力再在厢军里面拔尖凑数,才能勉强可以把守住一些关口要道。至于他们的防守能力怎样,却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眼下只有最北边的河北东路,本来就有防辽的重兵,自然是不用太担心。而最南边去的荆湖南路、夔州路等则彻底摆烂——他们根本就不相信,叛军会不先去进攻江南、淮南等富饶地区,反而会进攻他们这种又穷又难行动的地方!
流求大秦府城,执政官秦刚与李清照大婚的喜庆气息依旧盘旋在城市的每一处角落。
而在新启用的执政府邸内堂正厅,四周窗框以及梁柱上的婚礼装饰的种种痕迹还在,四周点着的也都是全新的大红喜烛,将堂里照得十分透亮。
不过,此时的内堂外围连站了两道岗,连同秦府外的守卫,要想进来,便需要经过三道岗。而且最后一道岗的盘查十分严格。就算是流求的高级将领与执政院官员,进出的时候同样需要全面搜身,不得夹带一片纸、一个字。
林剑、宫十二两人带着各自的副手过来,他们也是在大婚典礼后第一次再来,一进大厅,便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了:
这座内堂的屋顶原本就修建得相对较高,宫十二记得当初带秦刚第一次进来时,还听到对方嘴里嘟哝了一句“好大的一个涝夫特(Loft)……”,不过他也知道这秦执政嘴里时不时就会冒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词汇,也没怎么在意。
此时,这间挑高的堂屋正中被腾空,中间拼起了四四一十六张方桌,并在这片巨大的桌面上,搭起了一大块气势不凡的山川模型,从门口看去,便能看出一片高低错落的起伏,以及上面斑驳不一的色彩。
然后大厅中围着这中间的山川模型盘,四周用半人高的屏风大致分隔成了不同的区域,在那里的人却是宫十二都认识的,应该是把菱川书院推演房的人都调过来了,他们各自在自己的区块里围着桌案紧张忙碌地核对资料、小声交谈,不时地还相互走来走去地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