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君臣论道

于是低头沉思,国君却等得不耐烦了,再次出言:“我欲富国强兵,不知爱卿有何良策?”

“君上莫急,听我细细道来。”方选拱拱手,开始长篇大论。

对于如何使国家强大,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解法。

就说隔壁的夏国,国土只有越国一半,人口也只有一半多,却将越国按在地上狠狠摩擦。原因无他,只不过是采用了法家思想,极其注重功利。

在夏军中,将领打仗赢了就赏赐,打输了就贬职,士兵砍一颗敌军脑袋就升一级,敢临阵退缩的连坐全家。

严苛的法度之下,整个国家如同一台高效运转的机器,短时间内就能动员全国的一切力量。

反观越国,还处在分封制的阶段,面对外敌,很难团结一心,更无法调集全国的力量相抗衡。

但法家虽有优点,缺点却也不少。纯粹的法家治国,会极度迷信法律的作用,忽视道德建设,极端的专制导致民生疲惫,百姓苦不堪言,加上高度军国主义,会不断寻求向外扩张,永远有打不完的仗,能赢最好,各方都有好处可以分,一旦碰上强敌,那就只有灭亡一途。

在目前的时代,法家思想还是挺好用的,至少让夏国强大了一段时间。但对于方选来说,这都是封建糟粕,要论思想,自己随便拿点高中政治课的内容都能领先全世界。

于是开口说道,国家要想强大,前提是提高生产力,其次是梳理生产关系。

“何为生产力?”国君疑惑,“何为生产关系?”

方选先解释了两个名词的含义,见对方依旧不求甚解,之后用浅显的语言打比方。

生产力就是劳动力生产的能力,一个农民赶一头牛,假设用直辕犁一天耕地十亩,但换上曲辕犁后,一天可以耕地十二亩,那就说明耕地的生产力提高了两成。

如果所有农民的生产力都能提高两成,那么产粮的总量也就相应提高两成。也就能多养活两成的人口,或者将这两成粮食储存起来,应对饥荒和战争。

而生产关系,简单来说就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如果全国的农田都被豪绅权臣霸占,那么即便粮食提高了产量,也到不了国库,遇到灾荒和战争需要粮时,国家依旧拿不出粮食来赈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反之,如果全国的土地都在国家手里,那么朝廷就对多产出的粮食就有分配权。

所以国家要想强大,一是提高生产力,提高粮食产量。有了更多粮食,才能养活更多脱产者,这些人可以脱离农业,从事手工业,更多人从事工业,才能发展出更先进的技术,进而反哺农业。

同时还得清查全国的田地、户口、矿产,消除各地豪绅的瞒报,确保国家税收稳定,避免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落入少数权贵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