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棒梗下乡受苦去了。
再来看看,西北轧钢厂。
这几年,张帆在西北的日子还是舒服的。
虽然是一场席卷全国的大风波,但是,远在西北的这座小厂,就好像是大海上的一座孤岛,风平浪静的。
外边的风起云涌,好像都对这座小厂没有任何作用。
一切的一切,都被外围的部队保卫人员给隔绝在外了。
随着一批一批的部队转业人员,张帆现在又管起了一百多号人,榨干厂内部的保卫工作,也是进行的井井有条。
不过,相比较于派出所的工作,这边的工作就显得少了很多。
毕竟,一个主要负责生产的厂子,能有什么事情。
保卫处,更多的都是负责家庭纠纷,邻里矛盾。
张帆现在俨然成了街道居委会的主任大妈,每天在各家各户之间处理矛盾。
甚至,还介绍了几对新人,俨然就是一个大妈的做派。
家里更是一片和谐,老爷子管孩子,张帆两口子都安心工作。这两年,连老周都已经退下来了。
家里的事情,根本就轮不到他们两口子担心。
真的就是一副咸鱼做派。
家里老大一山,已经快十岁了,轧钢厂这边虽然没有受到风浪的太多波及,不过,学校的教育跟其他地方都差不多,俨然处于闲散状态。
这个也是没办法,就算读书了,后续的教育也没有办法跟上,这边暂时就只有育红班和小学,三四个老师,管着这么多学生,最后,也就是教教认字,不让人成为文盲也就是了。
这个时候,就显得张帆以前的准备有多么全面了。
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本都准备好了,甚至还准备了很多习题。
就这些东西,全国经过了这场风波,已经很难在凑出来全套了。
张帆和娄晓娥,就在家里,自己教着孩子。老大老二都挺听话,虽然差了两岁,不过,也都是一个进度在学习。
张帆也盘算了一下,现在已经75年了,再过三年,就恢复高考了,家里着两个孩子,就算在努力,赶进度,也是赶不上这次高考的。
于是,张帆就一边教导两个孩子,一边自己也在努力看着高中的课程。
怎么说,也是一个985毕业的社畜,不可能穿越到这个年代,就不参加高考了,再怎么样,一个大学的学历,在未来还是非常吃香的。
倒不是说要学到多少东西,就是这批同学,都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资源。
在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可都是在这批人中产生的。
想到这些,张帆也更加发奋图强了起来。
上一世,自己就是个985学校的毕业生,转业一般,还赶上了高校扩招,弄的学历越来越不值钱。
这一世,张帆发誓要考上清北,也给自己弄个顶尖学校的头衔。
让自己的家谱从自己这一页单开。
对于张帆的做法,娄晓娥很是不理解。在他看来,这有啥用,高考都停了,学校都停了。
这么努力,也没有用武之地。
可是,老爷子却很是支持张帆,在老爷子的眼里,知识分子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老爷子年轻的时候,也不懂读书的重要,可是到了部队里面,几次战斗之后,他就慢慢的发现,那些读过书的,思考问题的方式,都跟他们不一样。
于是,老爷子在部队里面也算是个发奋图强的,本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态度,只要遇到一个读书人,就会请教请教。
要不是因为这么多年的努力学习,哪里有那么容易就上到这个位置。
战斗,可不是凭借一腔热血,那可是要靠脑袋的。
也是因为这个,老爷子很是看好张帆努力学习的样子,甚至,这两年,都已经很少踢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