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理想主义者

“相父,那个朕看这个说得好像也没什么问题啊,这和上面说的蒋爱卿他们的等待机会好像没什么区别啊?”

刘禅一脸懵逼的看向了诸葛亮。

诸葛亮面色铁青,咬着牙,眼中仿佛有无穷怒火。

不过,他还是语重心长道:“陛下,稍安勿躁,请耐心往后看,您肯定会明白的。”

...

【其实,刚开始看到这篇《仇国论》的时候,本博主也很疑惑。

这说得挺有道理的啊,怎么后来的历代正统儒家学者都在批判这位“蜀中孔子”,说他是为投降主义敲锣打鼓呢?】

...

“对呀?为什么呢?”蜀汉,廖化一脸的疑惑。

...

【最终,我还是想明白了,这是因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导致的。

现代人,看三国历史,有很多人会觉得,都是华夏人,打来打去干什么?

打来打去,打得华夏人口十去七八,再遇到个司马家那样的坑货,才有了后来的五胡乱华。

甚至有人觉得,刘备和蜀汉就是在扯淡,自己那么弱小,自己不清楚吗?非要和曹魏硬刚,不如早投了,天下一统多好。

但是,同样是现代人,面对百年前左右的历史,就比如当年抗倭战争时期,一些华夏人把敌人形容得无比强大,而我们无比弱小。

面对这样的说法,我们现代人都会义愤填膺的骂上一句:汉奸!

我们都会说上一句:“一寸山河一寸血!寸土不让!”

所以,如果站在一千多年前的历史背景下,如果站在蜀汉的角度,那这个《仇国论》的问题,一下子就清晰了。

蜀汉立国的根本就是大居正和大一统,也就是那句着名的:“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几十年来,蜀汉君臣都在为了这个理想而奋斗。

谯周的这番话,就是相当于承认了“汉贼两立”,魏国很强大,蜀汉很弱小,“王业偏安”

你一小国,整天跟大国打什么打?别人不来打你就算好的了。

但在当时,谯周的这番言论,影响力是巨大的,很多人都认为他说的没错。

就连廖化这样的老将,也开始不再认同姜维的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