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第一手消息

选择来江口商业圈,因为最近中正广场立项的事情,在市里也是讨论了很久,基本是确定下来了。

大家都知道,中正广场的立项,几年后开业,对江口商业圈肯定又是一次客流量的打击。

刚好光华集团处于的荣华广场,荣华广场就是江口商业圈边上,所以吴镇山就带着苏易在这里微服看看。

现在楚省食材产业链的事情,还没有聊上,苏易对江口商业圈的预判,让吴镇山不得不先撇下食材产业链的事情,和苏易来讨论江口商业圈的问题。

苏易拿着手里的矿泉水,喝了一口,随着吴镇山的步伐再次慢了起来,说道:

“吴叔,现在江口商业圈的业主,应该已经能看出来商业圈在走下坡路,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商业圈会越来越门庭冷落。”

“此时如果再提出来重建,可能会有部分业主会同意。”

“但是重建又会出现新问题,这么多开业的门店怎么办?”

“拆迁重建完成,最少两年的时间,这些门店的店主肯定都去别的地方开店了,不会傻傻的等两年。”

“两年之后,门店招租的不确定的性,是重建面临不确定的主要因素。”

“所以就算现在江城市再次提出重建,也依旧不会成功。”

“大部分店主都是普通老百姓,他们只会看他们会失去两年赚钱时间,哪怕是市场慢慢衰弱。”

“在长痛面前,很多人是做不到短痛决定的。”

苏易的话,吴镇山听着不由的点了点头。

对于江口商业圈来说,拆迁市里拿不出这么大资金,重建很难让业主齐心。

很可能,光劝服疏导工作全都要两三年才能全部完成。

江口商业圈就像一个重症的病人。

不手术三五年以后会没救或者救治成本很高。

而手术,病人又担心现在的状况都保不住。

不管病人家属都左右为难。

同样江城市和江口商业圈的业主也是左右为难。

吴镇山与苏易接触次数不少,对苏易思维和活跃的想法一直很认可。

在经济市场千变万化的情况面前,官员的反应很多时候弱于私企的老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