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仅是因为父亲曾经犯过罪,更怕皇帝赵桓心里有芥蒂,会找机会惩治他们。
所以当初皇帝允许后,他们搬到江南,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砚秋和家人被皇亲国戚孤立嘲弄,想换个地方生活;另一方面,也是想避开皇帝的视线,免得再生事端。
可现在看皇帝赵桓的态度,不仅没有怪罪她和家人的意思,反而十分关怀,还特意出言宽慰,这让砚秋心里极为感动,忍不住红了眼圈。
赵桓又说道:“我听说你跟朱罗王朝那位四皇子的婚姻在打离婚官司,已经打到二审了。
其实没必要这么麻烦,朕下一道圣旨准你们和离就行了,何必去司法院走诉讼程序?”
这种操作,砚秋何尝没有想过。可那时候,她根本不敢为自己的事去劳烦大宋皇帝。
他们家的情况太特殊了,她和其他郡主不一样,不敢摆郡主的架子去找皇帝撑腰。
现在皇帝主动提起这件事,她连忙说道:“陛下,既然臣女已经走了诉讼程序,就把程序走完吧。
如果中途出现其他变故,无法实现公平正义,臣女再请皇帝陛下为我做主。”
赵桓微笑着点头,说道:“可以,既然你有这个打算,那就按你的想法来,把程序走完。
谅他们也不敢闹出什么大动静,否则我不介意让他们承担后果。”
砚秋更感动了,有皇帝这句话,她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不过她刚才没把朱罗王朝皇帝已经下旨让他们和离的事说出来,因为她答应过要保密,现在也没必要说。
反正时间一到,她公开那道圣旨,就能和苏达和离,没必要再麻烦皇帝陛下。
赵桓话锋一转,问道:“听说遮娄其王朝的摄政王和帕拉王朝的弗鲁伊太子,也想把他们的侄女献给大宋,好换取定居大宋的许可,这件事你怎么看?”
其实在请求拜见皇帝之前,砚秋已经在奏折里大致说了这件事,所以皇帝赵桓早就知道了。
砚秋没想到皇帝会问她对这件事的态度,当即说道:“这个口子不能开,否则上行下效,那些君王、将军都把自家女人献给大宋,换取自身平安,这样不合适。”
赵桓微笑着看着她,问道:“为什么不合适?”
砚秋不禁一愣,随即说道:“我总觉得他们这是在钻空子,是不想去海外疆域流放,才想出这样的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