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妨,江南大户再根深蒂固,他们也不是所有人都会跟着太上皇走,孩儿此去,必然会让江南也推行新制,大户也不是铁板一块,之前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我们只要拉一派打一派就行了,顺便也在南方均税方田,自耕农才是国家的核心。”赵谌道。
父子两人都没有拿江南的兵力当回事,不过本来就是这样,大宋强干弱枝之下,地方的军队本身就烂得一逼,北方因为要抵御辽国,军备做得还不错,理论上在河北,就有三十七将,一路将就是几千人,不管战斗力怎么样,编制是足够的,而南方呢?
整个淮南以南,从淮河到两广,包括淮河两路、两浙路、福建路、江南两路、荆湖两路、两广两路,这总共十个路,加起来就十三个将。
统称东南十三将。
这些基本算是大宋禁军中最烂的那一批,所以方腊起义之后,只半年就把东南禁军打得屁滚尿流,要知道方腊手下那些几乎连兵器都没有的农民,就能几乎割据江南了,可见江南军力的稀烂。
最多也就是童贯率领西军下江南之后,身上是带着一大批空白官诰的,半年封出去的大小官员就有几千之多,这些人也是支持赵佶的核心。
赵佶南逃带的那些江南籍的官员,比如汪伯彦黄善潜这两个卧龙凤雏,童贯封的那些地方大户官员,蔡京门下,朱缅家族控制的地方……这些组成了赵佶的基本盘。
之前朝廷并没有动他们,毕竟首要还是要抗金,而江南的漕运也没有停,虽然被控制在蔡攸的妻弟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使宋焕手下,可是对北方要求的漕运,他是不敢停的。
停了就等于明牌造反了。
看起来势力很庞大,但是再庞大的势力,没有实实在在的军事能力,那就是个屁。
赵桓也很清楚这一点。
所以去江南,打仗很简单,难的是两点。
第一,怎么抓住太上皇。
第二,怎么把江南清洗一遍,然后推行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