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的一番话,让不少大臣纷纷点头称是。
礼部尚书也赶忙出列,附和道:“魏大人所言极是,陛下。我大唐应以仁德治天下,通过外交手段与高句丽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或许能化解矛盾,避免刀兵相见。何必大动干戈,让无数将士白白送命,让百姓陷入战乱之苦呢?”
然而,李世民的眉头却越皱越紧,他目光如炬,扫视着朝堂上的群臣,说道:“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高句丽狼子野心,若不趁早将其制服,日后必成大患!
他们侵扰我边境,杀害我子民,此仇不报,朕有何颜面面对天下百姓?
至于隋帝之事,朕与他不同,朕深知民心之重,也对此次征伐早有谋划。粮草运输之事,朕已安排妥当,定会保障大军所需。况且我大唐将士,英勇善战,只要朕亲自挂帅,定能一鼓作气,荡平高句丽!”
但大臣们并未就此放弃,中书令又上前一步,说道:“陛下,即便我军有必胜之把握,可远征高句丽,必然会分散我军兵力,若此时西北、北方的其他势力趁机作乱,我大唐腹地将陷入危机。
我们应当先稳固国内,休养生息,待国力更加强盛之时,再做打算也不迟啊!”
李世民听后,心中虽有不悦,但也明白大臣们是出于对国家的担忧。他缓缓站起身来,走下龙阶,来到群臣中间,语重心长地说道:“朕明白你们的顾虑,也知道你们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着想。
可是,高句丽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他们不断壮大势力,还与百济勾结,意图吞并新罗。
新罗乃我大唐属国,若坐视不理,不仅会让周边属国寒心,也会让高句丽更加肆无忌惮。朕身为大唐天子,肩负着保家卫国、守护子民的重任,绝不能让高句丽的阴谋得逞!
至于其他地方,难道,我大唐的地方大员都是泥捏的?”
此时,大将军李绩站了出来,他虽已年迈,但眼神中依然透着一股英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