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苏文站在城墙上,望着蜿蜒的山道,心中暗自盘算。他知道,一场持久战即将拉开帷幕。
“大人,斥候来报,唐军主力已抵达建安城。”一名亲卫匆匆赶来禀报。
盖苏文眉头微皱。建安城距离乌骨城不过百里,以唐军的行军速度,不出五日便可兵临城下。
但他并不慌张,反而露出一丝冷笑。“传令下去,全军加强戒备。命各部在山道两侧设伏,多备滚木礌石。”
与此同时,盖苏文开始实施他的第二步计划。他挑选了数十名精锐斥候,分成多路,化装成平民百姓,潜入唐军后方。
这些斥候个个身怀绝技,擅长侦查和情报搜集。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摸清唐军的兵力部署、粮草储备以及主帅的作战意图。
在乌骨城内的议事厅里,盖苏文召集众将商议对策。大厅内烛火摇曳,气氛凝重。
“唐军势大,若正面交锋,我军恐难取胜。”泉男建率先开口,“末将以为,应坚守乌骨城,以逸待劳。”
其他将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但盖苏文却摇了摇头:“坚守固然重要,但一味防守绝非良策。唐军远道而来,粮草补给必然困难。我们既要守住城池,也要主动出击,寻找战机。”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在墙上的地图前,指着建安城方向说道:“唐军虽强,但并非无懈可击。
他们长途跋涉,必然疲惫。而且,二十万大军的粮草消耗巨大,后勤补给线必然漫长。我们可以派出小股骑兵,不断骚扰其补给线,断其粮草。”
“可是,若唐军绕过乌骨城,直取平壤怎么办?”一名将领担忧地问道。
盖苏文冷笑一声:“他们不敢。乌骨城是通往平壤的必经之路,若绕过此处,我军便可切断其退路,将他们困死在辽东。
而且,我已命人在沿途设下重重埋伏,他们若敢冒险,必将付出惨重代价。”
就在高句丽军队紧张备战的同时,唐军也在紧锣密鼓地谋划着下一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