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了第一批知青下乡,以后每年就会有更多的知青,只要循序渐进,为将来的扫盲打下基础,估计不出十年就不用知青下乡了,当地的学生就够用了。
而这一切的基础便是百姓手中有钱,因为现在上学还要交学费。
这些年有了高产作物,百姓们将家中吃不完的粮食都兑换成了粮票,一个学期只要交少量的粮票就可以上学,基本上都能负担的起,因为在百姓的认知中,只有读书才能跨越阶级,所以报名上学的非常多。
史书上记载,贞观十年的粮食二文钱一斛,历年的最低,这也说明这些年确实粮食丰收,有人说这是李二的功绩,殊不知百姓辛苦种了一年的粮食,却卖不了几个钱,苦的还是百姓。
幸亏王远提出了抬高粮价,购买粮食要凭票,粮票甚至成为了交换媒介,可以代替货币,这也缓解了大唐对铜的急缺。
过了两天,随着各个学校的开学,军事学院也迎来了第一次开学。
各卫推荐的军官、士兵等学员齐聚学院校场,人数大约一百人。
一开始,众人都四处打量着,议论着,见到一群官员走了过来,顿时安静下来。
就见李二身着军装,带着众官员站在点将台旁。
王远跳上点将台,面向学员站定,大声说道:“听我命令,自由组队,呈五列横队站好!”
很快,五列横队整齐站在点将台前。
王远继续说道:“队列站的很好,不愧为各卫的精英!自我介绍一下,我乃大唐灞国公,任咱们军事学院的政治部主任兼教员,平时可称我为主任,课堂上、队列中称我为教官,自称为学生!”
“大门外的楹联都看到了吗?若有后悔来此之人,现在可以离开,过了此时悔之晚矣!”
王远故意等了片刻,见无人动弹,开口说道:“好!都是有种的汉子!但在战场上光有种还不行!今日我来为你们上第一堂课!”
“听我口令,残疾者,出列!”
等了片刻,见无人出列,又大声说道:“你们知道军人的天职和使命是什么吗?”
“我来告诉你们,军人的天职和使命有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