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失恋三十三天》上映,杀青

这踏马叫什么?这叫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

爱丽丝将会去阿尔兹海默症协会进行一场演讲,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写稿子就花了三天的时间。

她在询问小女儿的意见时,小女儿莉迪亚给了提了意见,告诉她应该多写一些自己,参加演讲的人群是想要知道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真实感受,而不是一次面对科学家的演讲。

不过爱丽丝显然忘记了她有没有写自己,所以她对小女儿产生了不满,认为她没有认真听。

莉迪亚体现得比较迁就母亲,这些反应都和小女儿比较叛逆的形象有反差,这是告诉人们,如果家人患有阿尔兹海默症,需要大家多一些包容。

剧组设置的演讲会场,此刻在进行拍摄前的确认。

这场戏对于安妮特·贝宁来说不容易,因为演讲不能拍几个镜头念几句台词就暂停一次,要一次性拍完。

这也就对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部门注意,3...2...1,Action。”

台上,主持人正在介绍爱丽丝的身份,主持人声情并茂的念完一大段台词,最后说道:“欢迎,爱丽丝·霍华德。”

安妮特·贝宁带着如沐春风般的微笑来到讲台前。

和之前在UCLA以及哥大讲堂那时候比起来,她显得从容了许多,那个时候的爱丽丝是不接受她得了这种病,现在她已经接受了。

所以她很坦然的拿出黄色水笔,她每讲一句,她就要笔记做一个标记,以免她重复的念着演讲词。

实际上,爱丽丝的演讲稿和几天前她问小女儿意见的时候有很大不同了,她写的不是一篇学术演讲,她就是在写自己。

就在大家以为爱丽丝只是在描绘她过去的生活多么美好,家庭多么美满的时候,爱丽丝话锋一转:“现在一切都被剥夺了,你们可以想象或者你们也经历过...”

“这简直是地狱,但情况还在变糟...”

台下,许多听众已经被这种平时的演讲感动了,情绪也被感染了。

坐在杨简身旁的沃伦·比蒂也面色严肃,两人没有像以前那样对着监视器里安妮特·贝宁的表演进行评价,大家都在认真的盯着监视器。

“我们早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谁还能认真地对待我们呢?”

“我们怪异的举止和笨拙的话语改变了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也改变了我们对自己的看法...”

“我们变得可笑,失去能力又滑稽...”

安妮特·贝宁的声音开始变得颤抖起来,“这都不是我们该有的样子,只是我么你的疾病让我们变成了这样...”

“请不要认为我在经受痛苦,我并不痛苦,我在努力挣扎......我告诉自己,活在当下。”镜头聚焦下的安妮特·贝宁强忍泪水却依然保持微笑的面孔很具有感染力。

这段演讲不仅是角色的情感高潮,更成为全片的主题宣言。

爱丽丝以学者的理性解构“失去的艺术”,呼吁社会正视患者的尊严而非怜悯。台词中“挣扎”一词,精准概括了患者与疾病共存的生存状态。

也通过爱丽丝的视角,揭示阿尔茨海默病不仅是生理衰退,更是对“自我”的消解。

杨简扭头看向沃伦,发现这老登此时是眼含泪水。

“法克,沃伦,你都这岁数了,要得这病早就得了,可你现在依然还好好的,你担心什么?”

“你这混蛋哪里看出来我是担心我会得这病?”沃伦·比蒂呲笑一声,掏出手帕擦了擦眼角,又说道:“我是被安妮的演绎所感动,他的表现太出色了。”

杨简也没继续说什么,拿起对讲机:“咔,这一条过了,非常棒。”

......

《依然爱丽丝》的拍摄已经进入尾声。

和小女儿莉迪亚结束视频通话以后,爱丽丝偶然间在电脑里看到了自己在病情初期录制的一段指导自己未来自杀的视频,但她现在的病情已经恶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爱丽丝此刻发现这段视频的时候,她已无法理解其中的内容,因为她忘记了。

不过潜意识里,她还是按照视频里的提示去做,因为视频里也没说明那是“自杀”,她只是以为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于是他就跟着去做了。

找到了药瓶,爱丽丝满是疑惑的来到洗漱间。

爱丽丝打开药瓶的笨拙动作与视频中冷静自述的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不过,爱丽丝最终因为女佣的突然回来而被打断,从而失败。

这段剧情是专门设定的,是以黑色幽默的荒诞性,揭露阿尔茨海默病的残酷本质——连“死亡的选择权”也被疾病剥夺。

安妮特·贝宁通过眼神从困惑到麻木的转变,诠释了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尊严的逐渐消解。

时间来到12月18号,《依然爱丽丝》还有最后一场小女儿为爱丽丝读剧本的戏份。

面对病情越发严重的母亲,叛逆的小女儿莉迪亚放弃演艺事业,回到母亲身边照顾她。

“坐晚班飞机去旧金山,追着月亮,划过美国......”

斯嘉丽·约翰逊很有情感的朗读着《天使在美国》的台词,而她对面的安妮特·贝宁却是眼神空洞,甚至是有些麻木,没有给到反馈。

莉迪亚走到爱丽丝身边:“嘿,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