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京城风云诡谲

老皇帝深吸一口气,语气陡然变得狠厉。

“给朕查!立刻去查!务必查清楚那‘神兵’到底是什么来头,是他养的私兵,还是有其他猫腻!”

“是,属下即刻去办!”

锦衣卫沉声领命,身影在烛火下更显肃杀。

锦衣卫垂着头,声音又低了几分:“皇上,关于摄政王,还有一事需禀报。”

老皇帝正揉着发胀的太阳穴,闻言不耐烦地挥挥手:“什么事?直说。”

“属下等查到确切消息,摄政王在西北边境的一处别院,私自养了个女子,夜夜留居,时常笙歌作乐。”

锦衣卫顿了顿,语气更沉。

“不止一次有人看到,他与那女子在宴席上举止亲密,甚至有军中士兵瞧见,他中途抱着那女子离席,径直回了别院。”

“不可能!”

老皇帝猛地抬眼,语气带着几分难以置信的厉色。

“那个一根筋的儿子,朕还不了解?他自小对儿女情长之事向来淡漠,心思全在军务上,怎会是如此随便之人!”

“皇上,此事千真万确。”

锦衣卫伏得更低,语气坚定。

“属下等反复核查过消息来源,绝不敢欺瞒陛下。”

老皇帝盯着地面的茶渍,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半晌才重重哼了一声,摆摆手。

“罢了,你先下去吧。”

“是。”

锦衣卫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刚待片刻,御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皇后端着一碟精致糕点走进来,见老皇帝眉头紧锁,脸色阴沉,连忙放下托盘,柔声问道:“皇上,这是怎么了?瞧着眉头都快拧成疙瘩了,可是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

老皇帝抬眼看向她,语气里满是怒火与失望。

“还能有谁?不就是你的好儿子!”

老皇帝重重一拍龙椅扶手。

“朕连下三道圣旨,他竟敢抗旨不回!如今倒好,在西北不思军务,反倒学起那些纨绔子弟,公然养女人寻欢作乐!真是气死朕了!”

皇后顺着老皇帝的脊背轻轻拍了拍,又绕到他身后,指尖力道适中地捏着他紧绷的肩颈,语气带着几分嗔怪。

“皇上,可不能这么说。阿寒都二十三了,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身边有个知心人陪着,怎么就成了寻欢作乐?莫非您还盼着他一辈子不沾儿女情长?”

皇后顿了顿,声音软了些。

“再说,太子比他还大一岁,这都三娶太子妃了,连孩子都快满两个月了。阿寒这是终于开窍了,是好事啊。”

老皇帝重重哼了一声,靠在椅背上,语气仍带着不满。

“好事?我看他是破罐子破摔,摆烂自己的人生!借着这个由头,更是不想回京了!”

皇后的动作缓了缓,眼神掠过一丝怅然,声音也轻了几分。

“皇上,您忘了?阿寒他……是失去了云可依,心里的坎一直没过去。或许在西北安安静静待着,身边有个人陪着,能慢慢调养过来。您就别再逼他了,再这么紧着催、硬着比,他心里要是真堵了气,说不定……就真的不回来了。”

老皇帝沉默了,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龙椅扶手,御书房里只剩下烛火跳动的细微声响。

御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锦衣卫躬身进来,低声禀报:“启禀皇上,六皇子殿下与莫家两位将军在殿外求见。”

老皇帝抬了抬眼,语气平淡:“让他们去金銮殿。”

“是……”

皇后见状,顺势整理了下裙摆,柔声说:“皇上您忙正事,臣妾先退下了。”

说罢,便踩着细碎的步子,轻缓地走出了御书房。

大殿之上……

六皇子一身戎装未卸,带着几分沙场的锐气,与身着铠甲、身姿挺拔的莫千尘、莫千离一同走进来。三人齐齐跪地行礼:“儿臣(末将)参见父皇(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起来吧。”

老皇帝摆了摆手。

莫千尘率先开口,语气沉稳。

“启禀皇上,摄政王殿下传回消息,称西北边境尚有军务未处理妥当,归京之日可能要稍晚一些。”

老皇帝闻言,心里冷笑一声。

“什么军务未妥,分明是在那边抱着女人乐不思蜀,连京都不想回了!”

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淡淡“嗯”了一声。

一旁的莫千离随即上前一步,抱拳道:“皇上,此次出征,我军已成功将朱雀国大将耶律安卡擒获,现押解至京,请示皇上如何处置。”

“先押入天牢。”

老皇帝手指敲击着龙椅扶手,沉吟道,“暂时不必动他,看看朱雀国那边有什么动静,再做打算。”

“是!”

莫千离领命退下。

这时,六皇子上前,脸上带着几分兴奋与恳切。

“父皇,儿臣此次随两位将军出征,在沙场上学到了许多领兵作战的道理,也更明白父皇治理天下的不易。”

老皇帝看了他一眼,紧绷的脸色稍缓,点了点头。

“嗯,能学到东西就好。”

老皇帝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

“此次出征,诸位将士奋勇杀敌,大胜归来,当重重有赏!”

老皇帝目光扫过三人,朗声道:“莫千尘战功赫赫,封常胜大将军;莫千离骁勇善战,封常赢大将军;五皇子随军出征,表现尚可,封越王!”

三人闻言,脸上皆是一喜,连忙再次跪地,声音洪亮。

“谢父皇(皇上)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老皇帝满意地点点头,随即朝门口喊道:“元公公!”

守在门外的元公公立刻躬身进来,恭敬行礼。

“老奴在。”

“你即刻拟写圣旨,将今日的封赏之事,尽快公告天下。”

“是,皇上。”

元公公躬身应道,“老奴这就去办。”

说罢,便拿着笔墨纸砚,在一旁的案几上忙碌起来。

大殿之上,明黄御座前的老皇帝缓缓抬手,声音沉稳而带着几分笑意:“今日大捷,朕心甚慰。今晚于御花园设庆功宴,诸位卿家可携家眷一同前来,共享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