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下矿井12个小时

赵小英还是第一次吃烤馕,这烤馕不是竖坑烤的,官兵吃的那种比脸还大的大烤馕。

是尼格买提自建的半卧式馕洞,他亲自发面加料烤出来的,掺了花生、葡萄干、白糖和盐的小花馕,展开的一个巴掌那么大。

这个烤馕比较厚,二指宽,口感怎么说呢?像是果仁面包,比面包有嚼劲,又没有饼干那么硬。

很香、好吃,咬上几口,就有很强的饱腹感了。赵小英吃了半个馕,喝完水,就靠着坑洞的墙壁歇着。

等着董天理和尼格买提吃完,继续前行。“哗啦啦”一阵声响过后,他们刚才来的坑洞又坍塌了,回去的路被堵死了。

赵小英不害怕,站立起身,收走了坍塌下来的煤块。这次塌下来的,都是优质的好煤,以后正好可以做燃料。

煤的燃点高,是铸造金属的燃料,是政府管控物资,平民想买还限购呢!这下好了,赵小英免费得到了大量的煤块!

这一路走下去,仅松动坍塌的煤块,赵小英就收了不知道多少了。隐藏空间里面,现在除了食物和水,现在又多了一项:燃料!用不完的燃料!以后冬天不用买柴了。

歇好了以后,三人继续前行。一路上,还是董天理带路,赵小英在中间,尼格买提断后。

遇到塌方的地方,董天理就侧身,让赵小英整理坍塌路面。已经陆续的见到遇难者的遗体了。

还没到爆炸的那层矿洞呢,现在的遗体,基本都是被压窒息,被砸死的。董天理和尼格买提,把遇难者的遗体整理到矿洞的墙壁边上,方便后续的人来把他们带到地面上。

目前,赵小英和尼格买提、董天理下矿洞已经超过八个小时了,还没有搜救到幸存者,都是遗体。也没有听见哪个方向有明显的敲击、呼救声音。

矿洞里面,巷道众多,错综复杂。遇见岔路口,往前走哪一条道,都是董天理说了算的。

所以,能救到谁,都是凭运气,凭董天理的感觉。赵小英负责清理董天理带路的巷道。

其实,从竖井的通风口,或者是运煤口下井,是最快的。但是,井口窄,所有的通风口和运煤的竖井口都有官兵夜以继日的在分组倒班的救援。

赵小英三人根本挤不进去,只能用笨办法,走又长又远的巷道了。赵小英只希望,失联人员在井下的应急安全屋。

应急安全屋,是井下应急避难所,是矿井下一个紧急避难的场所,既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场所,同时食物等储备物品有利于矿工延续生命,也给救援提供了时间。

应急安全屋,有防爆功能。在爆炸中,能缓冲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冲击波,给遇险人员带来生机。

赵小英三人下井救援已经十二个小时了,三个人是又累又困。下来的时候找路、清理路面费劲,回去的时候,骑马就快多了。

尼格买提年轻,他说他回去报信。尼格买提留下了马上的物资,骑着马,回去地面上,找人来清理遗体。

赵小英背靠着墙壁,睡着了。

赵小英还是第一次吃烤馕,这烤馕不是竖坑烤的,官兵吃的那种比脸还大的大烤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