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再度眷顾星月镇,薄雾在第一缕阳光的照耀下渐渐散去,露出一片清晰而富有生机的街景。陆尘踏出青旅的大门时,已经能感受到这座小城正在苏醒:餐吧里飘来的咖啡香,街角小贩忙着支起早点摊,清水刷过石板的声响都在印证新一天的活力。
立阳一早等在门口,他显得神采奕奕:“导师,昨晚您休息得好吗?今天打算做些什么?”
陆尘轻轻舒展了一下肩膀,笑道:“睡得不错。谢谢你的安排。昨晚我在街上转悠了一圈,发现这个地方比想象中更加多元,也更加包容。今天,我想先去看看你们那个‘微光基金’的办公室,毕竟你提到过,除了培训和社交空间,你们还在尝试建立一些资金扶持机制。”
“好啊,我正要过去开个例会。一起吧。”立阳应声带路。两人沿着昨晚的老街一路前行。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洒在小巷里,石墙上挂着不同时期的海报与宣传标语,让人仿佛在穿梭一条时空隧道,将旧日与新潮相互串联。
走出老街,视线变得开阔,前方是一幢翻新的三层小楼,外墙上画着一幅巨型涂鸦:一个年轻人背着行囊,面向远方太阳,脚下是一片象征着社群与支持的手牵手图案。
“这里就是‘微光基金’的所在地。”立阳指了指大门前那个半圆形的拱门,“我们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从零到一’的启动平台,希望那些还未被资本与市场看到的年轻人,能在这里获得初步扶持,进而实现更大的梦想。”
刚踏入大门,陆尘就感受到一股新鲜与热烈的氛围。前厅的墙壁上贴着许多项目展示海报,有做公益性科技研发的,也有专注于环保产品的,还有新兴的数字艺术平台。走廊两侧是几间会议室,玻璃墙上满是手写的创意草图与短期目标。
“导师,您来了!”
一个年轻女孩快步迎上来,自我介绍叫洛薇,是“微光基金”的项目协调人。她身材娇小,却透着一股干练的朝气。她握着陆尘的手,眼神里满是激动:“之前一直听立阳提起您,没想到今天能见到本人!”
陆尘微笑道:“你们现在的规模不小嘛。我看很多年轻人聚在这里,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洛薇点头:“是啊,一开始我们也只是几个人凑在一起,想帮一些身边的朋友解决创业初期的难题。后来,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人来找我们。虽然资金不多,但我们会尽力用各种形式来支持他们。比如说,我们会定期举办评审会,选择部分项目给予小额无息贷款或技术资源对接。”
他们一路走进二楼的一个宽敞会议室,那里正在进行一场小型的路演评审。几个年轻人正在投影幕布前展示他们的项目:如何在偏远地区搭建低成本的网络节点,或者用可再生材料来替代一次性塑料制品。评审台上坐着几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志愿导师,正仔细聆听并记录。
“导师,您也可以参与我们的评审,如果愿意的话。”洛薇递给陆尘一份简要的项目资料,“他们的项目大多处在很初期的阶段,缺的不是想法,而是经验与信心。”
陆尘翻看了一下,资料上写着三四个年轻团队的介绍。他感受着会场里洋溢的热忱与焦虑,思忖片刻,便轻声说道:“我先看看,不用急着让我发言,我想先深入了解一下他们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