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庆哈哈一笑,让吴八尺来解释。吴八尺笑着说,“大师,这个证可不是给的,是要自己考的。初到此处之人,需要识字、算术、自然几门课程,考试过关就能拿证了。”
张大稠咧了咧嘴,指着自己鼻子说,“象我这样的老头子,人家收吗?”
吴八尺回答,“多大年龄都收,我们有个农学大师,上学的时候快七十了。”
张大稠说,“这我就放心了。我还是想问,吴东家画的那张图,到底是什么,我一直琢磨呢,物件做好了,也还是不知道干什么用的。”
张国庆也不隐瞒,说道,“那是个蹲便池。”边说边比划,解释蹲便池的用处。
张大稠一下就明白过来,连说,“怪不得,怪不得。”
张国庆看说到了瓷器,就邀请两位大师在此地开窑,生产各种复杂瓷器。
张大稠实际是生活类瓷器的大师,他直接回答,“这个岛不行,我来此岛时间虽然不长,但所过之处,都没有发现合适的土,烧瓷器,没有好土可不行。”
张国庆本就知道明崇无好土,回答,“此地向北三百里,盐州城附近,倒有合适的土,大师也可到那里看一下。”
张大稠笑道,“好,好,容我先拿了那初级文化合格证。”
这次会面算是圆满,双方印象都不错,甚至还认了“五百年前是一家”的亲戚。
张大稠对蹲便池之类的生活陶瓷非常有兴趣,他游历到江州,本也是与江州同行交流,可惜他一个外人,始终没有进到江州瓷器师傅的核心圈,有些灰心。碰到吴八尺后,才有了换个地方看看的想法。
这次遇到了对生活陶瓷同样感兴趣的“东主”,自然想要展示一些才华。
至于赵玉,他虽然年轻,但在陶瓷技艺上,已经非常有造诣,也算是吴八尺误打误撞,拉来了两个人才。
陶瓷本就是重要的工业品,明崇岛上也有一个小窑,平时烧制一些产品,但水平一直不高,张国庆也希望借着这两个人,提升岛上陶瓷工人技术。
张大稠和赵玉本就是极聪明之人,悟性很高,虽然过去认字不多,但两人学习的能力都极强,只用一个多月时间,就都拿到了合格证,期间他们还在明崇的窑里烧了些产品。
他们拿到合格证后,张国庆又与两人见了一面,这次张国庆拿出了多种图画,都是象洗手池那样的,家庭用的卫生陶瓷产品,张大稠看了图样,喜不自禁,答应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