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众人听闻李夜之言,皆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气氛一时凝滞。
片刻之后,房玄龄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犹豫:
“王爷此计虽妙,但细想之下,这些被筛选出的青年才俊,毕竟太过年轻,缺乏历练。
他们如何能肩负起一县之长乃至一城之主的重任?此事实难从命啊!”
李夜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目光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此事嘛,还需倚仗我们的长孙大人。
长孙大人身为吏部之首,对朝中官员的了解自然远胜于我。
依我之见,不妨先从现有的官员体系中,精心挑选一批德才兼备、经验丰富的官员前往各地任职,以稳大局。
而后,再逐步提拔这批青年才俊,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砺成长,
假以时日,他们必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这些人,亦可算作我大唐朝堂上的一股清新之流,恰如春日里涌动的活水,
唯有这般源源不断的新生气息,方能令我大唐的繁荣之树愈发枝繁叶茂。
而今京中这些官员,部分人确需走出那金碧辉煌的殿堂,亲自踏入民间,
细细体察百姓的酸甜苦辣,如此,方能避免再现“何不食肉糜”之类的无知笑谈。
至于那些世家大族,不妨也给他们些许甜头,让他们中的一些人下到地方,担任个三佐、四辅之类的职务。
当然,这些地方自有我们的人暗中监视,一来可保他们行事不至于偏离正轨,
二来也算是在无形中削弱了他们在朝堂上的势力。
如此布局,日后我们推行新政之时,自会少了许多阻碍,行事也将更为顺畅无阻。”
李夜话音甫落,堂下众人面庞上不由自主地漾开一抹释然之色,
李世民亦微微颔首,赞许之意溢于言表:“嗯,夜儿此计甚妙,便依此行吧。
既然决意筹备小科举,来人,速去传唤太子及国子监祭酒,共商此事!”
言罢,一名太监闻言如风般掠出御书房,执行圣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