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魔咒

宋扶此人脾气古怪,目下无尘。

当年还在读书时就看谁都不顺眼,尤其是看苏仪,他对那个不务正业的浪荡子格外得不顺眼。

事实证明宋扶对他讨厌不是没有道理的,他把姜黎都拐跑了。

但他却是个忠臣,哪怕前路艰险,也仍然坚定不移地选择自己认为对的事。

直到现在,大晋朝已经灭亡了,他仍然只忠于大晋,忠于姬玟。

姜黎说姬玟已经死了,现在这场乱世好不容易结束,他不想再引起无谓的杀戮。

他也听了。

他知道姜黎等人久别重逢,没有上前来扫他们的兴,而是等到了岁首过后才上门来。

岁首过后,宋扶带着玉玺登门,把玉玺交给了姜黎。

用意很明显了,现在大战已停,新的天子是时候登基了。

他没有替姜黎做选择,而是把选择权交给了姜黎,让他自己在赵宁和姜冕当中选新的天子。

这时候,赵宁已经回大安了。

徐凤鸣留下来,跟姜黎等人后走一步。

继国君御驾亲征,离开国都攻打燕国已经好几个月了,哪怕朝中没有什么大事,身为国君的赵宁也应该回去一趟。

并且,接下来还有一大摊子大战之后的事要做。

例如燕国百姓该怎么安排,还有燕国的旧势力也要想办法解决。

那一群盘桓在燕国几百年的士族势力不解决,迟早会出乱子。

还有现在战事已停,军队要休养生息。

还有姜冕,他已经把楚国的军队全部安排在了燕国,把王印都交给赵宁了,显然,他是不打算当这个楚王了。

比起燕国,明显是怎么不费一兵一卒,让楚国百姓和楚国的士族势力臣服于启国这个问题更让人头疼。

虽然身为国君的姜冕要把国家交给赵宁,可那一帮士大夫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他们很清楚,臣服于启国,他们士族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

“实在不行……”姜冕说:“要么我再回去一趟?然后让赵兄出兵,咱们象征性打一仗,然后我投降,这样显然比直接交王印,让你们去跟那帮士族斗智斗勇简单多了。”

姜黎:“……”

苏仪:“……”

徐凤鸣:“……”

“子敬……”徐凤鸣见姜冕说这话时那云淡风轻的模样,哭笑不得道:“你不要说得这么随意,我听起来总感觉不是要打仗,而是你要去春游……”

姜冕:“……”

“要不我去将那些士族杀了,”郑琰说:“这样就简单多了,启国的法令是有益于老百姓的,相信楚国的平民们不会反抗的。”

“开什么玩笑?”姜冕说:“人家不愿意臣服就杀啊?

况且楚国那些士族这几百年传承下来,在各封地发展起来的人口数量加起来不知道多少万了,你总不能全杀了吧?

还有,郑琰,你现在不是刺客了,不要每次一遇到事情就用杀人来解决。

再说,那些士族也包括王室宗亲,你是打算把我的叔伯兄弟全杀了吗?”

“殿下,你说得对。”郑琰也觉得自己刚才那想法不切实际,不是什么事情都能用杀人来解决的。

而且视人命如草芥,他不由想起自己当初因为伤了姜黎,导致招来苏仪的报复,最后害得姜冕中毒那事。

郑琰现在想起姜冕毒发时,抓着自己的衣襟,在自己怀里生不如死,一遍遍求自己杀了他的样子,下意识地打了个寒颤。

“我错了,”郑琰是真的害怕了,他简直不敢想,那样的事再来一次,他会不会发疯:“是我想得太简单了。”

姜冕不吭声了,徐凤鸣面露沉思,显然是在思考,该怎么办才能不费一兵一卒解决楚国那帮士族。

这样一比起来,燕国那群士族就好打发多了。

“我倒觉得不用太着急先解决楚国。”姜黎坐在案几后,看着面前的玉玺,笑道:“现在大战初停,当务之急是先让赵兄登基。”

苏仪坐在姜黎旁边,点了点头:“我也觉得。”

姜黎笑着跟苏仪对视一眼,然后看向徐凤鸣:“正好宋师兄的钱多得没地方用了,子敬的大军在燕国也待的太久了,再待下去也说不过去。

还有启国军队,现在没仗打了,是该找点事情让他们活动活动筋骨。”

徐凤鸣跟姜冕沉吟片刻,显然也明白了姜黎的用意。

徐凤鸣看向姜黎:“姜兄,你的意思是……”

姜黎嘴唇略微勾着,一双眼睛温柔清亮,那温和的笑容从容:“我跟子谦已经商量好了要去浪迹天涯,恐怕等不到洛阳重建好了。

不过……我可以先把王位禅让给赵兄。

待日后洛阳重建好了,启国再将王都迁到洛阳。”

姜黎是打算将玉玺交给赵宁,让赵宁先登基,成为新的天子。

只要赵宁一登基,他就是神州名正言顺的王,到得那时,楚国就会变成诸侯国。

姜冕再趁热打铁,顺便将王印交还给天子,那就名正言顺了。

楚国已经没有军队了,到得那时,不管楚国旧士族有多不愿意接受也没办法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是个好主意。”姜冕笑道。

徐凤鸣趁机拍马屁:“还是姜兄有办法。”

“少拍我马屁。”姜黎笑道:“打算什么时候回去?最好快点,不要浪费我的时间,我把这烫手山芋交出去后,还要跟子谦去游山玩水呢。”

姜黎原本就生得俊美,面若冠玉,皮肤白皙,是美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