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初冬时节,很难得的好天气、万里无云,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红彤彤的晚霞铺满了整个校园,煞是美丽。
自从上周硕士论文答辩顺利结束,按照导师提出的要求,又经过连着几天的不眠不休,查资料、看文献,再次推理整个论文整体结构的严谨性和用词的准确性,元周对论文又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并添加了一些文献资料。
元周本科读的是双学士数学和物理、硕士选的是物理科学专业。因为导师给自己硕士的论文定的是与智能空间架构方面有关的。
从六年前被师叔带来米国、第一次接触到‘智能’开始,元周就已经彻底迷上了。积极搜集相关信息、进行智能设计的知识储备和设计尝试。
后来进入大学,有了全球排前列大学图书馆的惊人藏书,对于元周来说更是如虎添翼,元周如饥似渴地学习、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这和师傅口中传说中的“灵”(灵器的器灵、超级丹药的丹灵、超级阵法的阵灵、超级符篆的符灵)类似,都是可以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灵”、自己短时间内显然还无法尝试,如果自己研发出类似“灵”的“智能”,必将会对自己的修道生涯提供极大的便利。
“智能”与传说中的“灵”还有很大的差距,因为师傅口中的“灵”一开始就是有魂的、或者人类可以附魂的,“灵”成长到一定阶段、渡过雷劫后甚至能够变为一个完全的人。
“灵”能陪伴主人一起成长,有根植在“灵魂”深处、伴生的功法,有思维、能修炼、能提升。传说上古时期很多大宗门都有这样的“灵”作为宗门的守护神。
实际上大学还没读完,结合自己道家的部分理念、元周就已经完成了“智能”的整体设计框架。之后的时间里元周就是将理论进行实践、然后是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上个月初就初步完成了第一代智能的设计,功能方面完全领先于目前市场上的所谓“智能”。今后只需要添加各方面的功能模块就可以完成再次升级。
只是因为元周感觉还不够好,所以还没有给师叔和师姐的手机或电脑安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