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四章 大手笔的建设费用

砖厂的股份倒是府中占了一半,算是大股东。加上傅忠自己的股份,预计六百万两其中就有一百五十万借条是傅忠要打的。

这两项资金的去向,一是城墙与街道的建设,还有一小部分是第一次拆迁的住房资金。

城内住房的建造,都是由居民自己出钱,按照府中统一规划而建。倒是没有动用府中一分钱。

这么一大笔钱,朝廷还得起吗?皇上知道了,会有什么想法。

他赶到傅忠的签押房,吞吞吐吐说道:“这么多的钱,到时朝廷不认账怎么办。”

傅忠压根就没想朝廷会认账,想起沈万三的遭遇,他冷冷笑道:“皇上富有天下,这点小钱还能放在心上,榆林又不是我傅忠的。”

黄子澄从科举一结束,就跟在皇上和太子身边,深知朝廷的难处。“本朝新肇,还有残元未灭,用钱的地方甚多。就是皇宫内城,也还残缺不全,事关朝廷体面都没钱去修,这些钱,何年何月才会有着落。”

傅忠:“那是我跟我老丈人的事,你只管如是禀报,不要添油加醋就行。”

黄子澄脸上一红,心里倒是硬气,皇上交待,职责所在,不由我不报。

看在傅忠要用自己的份上,他委婉说道:“酒坊、砖厂,以我所知,都是大人的主张,何不把他改成朝廷的,这样,您也不会欠上这么多的钱。我估计,朝廷肯定拿不出钱来,不然,您怎么了账。”

读书人心思就是毒,就不想想赵三与程续在其中吃了多少苦,不是他们,企业能办得这么红火吗?后世这么多精明的政治家,都知道,除了事关国计民生的东西,其他的都在放开之列。

傅忠:“无主的资产,是盘不活的,这是个大累赘,我们只管照章收税不好吗?你看看榆林那些当官的,除了四书五经,哪个学过经商,能办得好酒坊与砖厂吗?这中间有大学问,光靠会读书是不行的,还得靠那些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人。”

拿到黄子澄的急奏,朱元璋心中之火直往上窜,按捺不住,骂道:“这个败家子,老子还睡破破烂烂的宫殿,他倒好,两千万(还有学校、水利等开支)银子就投在那鬼不生蛋的地方。我老脸都舍出去了,要他报效一点,就拿了一百万敷衍我,还要分五次才能到账。这些钱我是不会认的,我也没有这么多的钱替他还账。老大,你说怎么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