啰萨帝国本来财政问题就不太好,这种东西就是能扣就扣啦。
说完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后,让我们看看战争的进程。
1843年2月7日,在多天的急行军后,尼古拉终于到达了阿克莫林斯克。其实尼古拉的队伍本来就驻扎在中亚,到达指定位置其实很快的。现在,他到了。
这时的卡尔已经推进到Karagandy(加拉干达,一个哈萨克斯坦境内海拔还算低的地方)和卡尔卡拉林斯克(同上,还算低)一线,从这开始,地势突然上升,行军难度系数增加,战斗变得尤为激烈和频繁。
起义军知道正面不好直接与啰萨正规军开战,毕竟武器,补给,战斗人员等等方面都没有优势。但是他们对地形熟悉,知晓在哪里伏击啰萨正规军可以用最少的伤亡换取最大的战果。
这就形成了小部分地区和某些时刻的啰萨正规军人少,而起义军人多的境地。而且起义军打完就跑,搜完就溜的战术搅的啰萨正规军天翻地覆。
“怎么搞?搞碉堡!让我们看看是你们的骨头硬还是我们的枪子更硬!”卡尔没办法,决定开发一个战术,叫铁板计划。
铁板计划很简单,以碉堡加固边界,增加快速反应部队。就像你敲一块铁板,他不仅仅是一部分在响,而是开始整体振动发声。这个计划就需要和尼古拉商量一下,希望借点部队。经过商定(也就是利益交换),结果出炉。
快速反应部队由尼古拉直接统领,都是由骑兵组成,骑兵来自尼古拉自己的部队和卡尔的部队一起组成。其中骑兵还被分为多个部分,斥候骑兵,轻骑兵,重骑兵和掷弹骑兵。
斥候骑兵速度快,仅仅配备好一把火枪和一把弯刀,马匹上只有马镫马鞍等等基本配置。总的来说就是为了速度和灵活性牺牲了其他一切。这个兵种主要用于侦查敌兵和追击溃军。
轻骑兵则是斥候骑兵的升级版,相对来说装备更好了些。有些人还会配备长枪,像冲锋骑兵那样的长枪。在这次战争中,骑兵的枪械也是特别制作的,锯短了枪口。虽然射程精度都会受到影响,但是在大山里,射程短些也足够了。至于精度,骑兵本来就是快速反应,迅速接近的,往人群开一枪打死人就可以了。至于某一两个逃兵,那就是斥候骑兵的事了。(当然,轻骑兵也可以选择去追,毕竟还有长矛嘛)
重骑兵则更加强了些了,不论是火力还是防御力方面。尤其是在胸前会配备一块铁甲用于防弹,这成为了重骑兵最鲜明的特征,因此有人也称之为胸甲骑兵。他们早已成为战场的主力。在斥候骑兵发现,轻骑兵牵制,等让重骑兵到达指定位置后,就是对敌人的死亡冲锋,摧枯拉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