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太子英明

“听说太子殿下赈灾回来了。”

“这么快?”

“是啊,怎么会这么快,那赈钱款缺口那么大,这么快就完成赈灾了?”

“也有可能没有完成……”

这时,入宫的钟声响起,早朝很快开始。

早朝第一件事,果然就是太子汇报赈灾的情况。

“禀皇上,两个月前,河北一带遭遇严重寒灾,数十万灾民受灾,儿臣奉旨前往办赈。”

“由于赈灾钱款不足,儿臣抵达灾区后,第一时间对当地的地主乡绅进行劝捐,以共度时艰,地主乡绅们深明大义,更感皇上天恩,纷纷慷慨解囊,一共捐得银子五十三万两,粮食八十七万石,加上朝廷的赈灾粮五十万石,本次赈灾粮款可说相当充易裕。”

“有了充足的赈灾粮款后,儿臣即刻命当地的大小官员展开赈灾工作,凡是受在这灾之地,无论乡镇,户籍,男女老少,一律按赈灾的标准进行钱粮的发放,对灾区流民进行妥善安置,日散归乡者多达十万人,尚未来得及归乡的,仍按赈灾的标准进行钱粮发放,另灾区的米价也已恢复正常水平。”

“儿臣总算不负皇上所托,现灾区民情安贴,本次天灾算是安然度过。”

话音落下,举殿寂然。

唯有皇位上的朱元璋,嘴角的笑意怎么压都压不住。

“看看,看看咱标儿,出事的时候,你们一个个就会提问题,咱标儿一出马就把你们踢来踢去的那些问题全都解决了!”

这话说得满朝文武都有些无地自容。

与此同时,他们也很疑惑,太子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说当地的地主乡绅深明大义,因为感念皇上的天恩,就慷慨解囊,捐了那么多的钱粮,这种场面话可能百姓们会信,他们怎么可能会信?

在场的官员中,有不少是亲自赈过灾的,他们知道,别说从那些地主乡绅的手中拿一个子了,他们不从中作梗,发国难财就不错了。

所以历史上才有那么多赈灾的手段对付他们。

最常用的自然就是勒石记功。

可是现在,地主乡绅们已经不吃这一套了。

太子究竟是用了什么法子?

他们一时之间也想不明白,诸多的疑问也都汇成了四个字:

“太子英明!”

满朝文武大臣纷纷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