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军心大振

第二日。

朱标便收拾好行囊,拜别朱元璋马皇后,启程前往河北。

河北境内的遵化县有着大明最大的炼铁厂,这里每年能炼出生铁几百万斤。

遵化地处燕山余脉,大小山峰林立,辖区内有邱庄水库、双女河、珠龙河,山青水秀,峰奇洞异,林木茂盛。

更关键的是,这里有着优良的铁矿。

天工开物一书中,将铁矿分为两种:一为锭铁,二为砂铁。

“西北甘肃,东南泉郡,皆锭铁之薮也。蓟州遵化与山西平阳,则皆砂铁之薮也。”

砂铁开采相当容易。

“一抛土膜即现其形,取来淘洗入炉,煎炼熔化之后与锭铁无二也。”

所以,依靠着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遵化以北的白冶庄成为了历朝历代有名的铁厂所在地。

经宋元两代,这里一直在此炼铁铸造兵器盔甲。传至明朝,由于铁冶业不断发展,人口也逐年增加,于是把白冶庄,改称白冶厂。

在这里,有几十个高耸入云的高炉,依傍于山腰之间。

冶铁厂人来人往。

冶铁厂所用劳力称“夫”、“匠”,包括征召的民夫民匠和蓟州六卫所属军夫军匠以及少量囚犯。

此时的冶铁厂冶炼生铁已经非常的娴熟

同时还能够冶炼熟铁和铜。

就算是钢铁也能炼。

炼钢铁需要先制成熟铁,设置炒钢炉,取生铁放在熟铁之上,鼓风吹火来炼制,等到它们合成一体,再把它们拿出来,用钳子夹住,磨搽使它坚挺,像这样合并九次,才把它们裁成几段,火烧之后在用水淬炼,这之后就制成了钢铁。

人工炼制,工艺复杂,产量低,所以钢材十分的精贵,寻常人家根本用不上,就是官方也不愿意如此昂贵的材料。

但是现在,朱标却是要打造一个可以批量生产钢铁的平炉炼钢厂来。

这种事也只能是朝廷牵头,因为需要巨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占用各类资源。

可以看得出来,朝廷对此十分的重视。

先是派了三皇子朱棡带着叶伯巨前来,在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之后,又派了太子朱标和魏国公徐达来。

根据一本书上介绍的方法,大刀阔斧的兴建厂房,大量的工匠投入其中。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