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甚至上了一本,言及杨延宜有冢虎之资,朝廷不可不察。
很难说这是不是文官的反攻倒算,因为上这奏疏的,乃是一名御史。
御史嘛,风言奏事,是太祖亲许的。
当初太祖朝的御史,下到地方办案,一路上都是风餐露宿,骑驴而往,民间有言,“御史骑驴,天下再无舞弊。”
可后来,这帮人慢慢的就变质了,风闻奏事也变成了互相攻讦的手段。
内阁收到这份奏折,犹豫了许久,不知道该不该给朱由校过目。
得益于司马懿实在是干得太“出色”了,后世所有的臣子,只要有人将自己与司马懿挂上钩,那基本上不死也残,政治生涯绝对会立马结束,再无起复可能。
小主,
这御史将杨延宜与司马懿并列,不可谓不毒辣。
阁臣们不是不知道这个厉害之处,方阁老当即就做出了决定,将奏折退了回去,把那个御史叫到了内阁,打了四十板子,让他滚蛋回家。
这个奏折本来被内阁掩盖了下来,可架不住有心人的撺掇,尤其是当中有一个军方的大佬,在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因此,这名御史被打板子被革职的消息,在京师传递开来,而杨延宜“冢虎”的外号,也渐渐人尽皆知。
魏忠贤在凤阳待了几天,尝遍了人情冷暖。他入宫二十多年,才等到了一个机会,在光宗那里一飞冲天。
但同样,正是因为处理通奴案时,手伸得太长,而被朱由校一撸到底,发配去了凤阳。
虽然最近圣上将他召回了宫,并许他东厂厂督之职,还让他办理查抄福王家产的事情。
但他心里非常明白,他失势并不是因为贪污,而是构陷杨延宜的小动作而惹得今上不满。
他在京师重组东厂,准备出发至洛阳之时,也听到了民间的这个小传闻。
在听到这个传闻后,他没有丝毫犹豫,立马将手下的番子都派遣出去,查询这个说法的源头是来自哪里。
魏忠贤办事能力还是有的,很快就让他查到了源头。
可是,那人的来头,同样也是他所不能得罪的。
那人是英国公张维贤府里的管家,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