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头兵哪怕只能吃半个馒头,在他知道最高的长官也只有半个时,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怨言。
杨延宜一边组织有经验的士兵进行捕鱼,一边派人去与城池附近的村落购买粮食。
可朝鲜民众的生活也并不富裕,甚至来说比大明的百姓还颇有不如。
他们自己尚且不够吃,又哪有可以卖给明军的呢?
将领们也屡次向杨延宜谏言,既然买不到,那就干脆别买了。
或者是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又或者是道德感作祟,杨延宜始终没有同意他们这么做。
他现在率领的这支军队,经过他以身作则的影响,已经渐渐有了后世那支军队的影子。
这支堂堂正正的军队,践行的也是以拯救苍生于水火为行事准则的队伍。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已经刻在了他们的脑海里。
朝鲜百姓,不是我大明的百姓,这话是没错的。
杨延宜当然可以纵兵去劫掠粮食,但是他一旦这么做了之后,那这支军队将再也不是现在这支军纪严明的堂堂之师了。
在朝鲜,可以事急从权,那在大明又如何不可以?
反正军队是来打仗,是来帮百姓们赶走那些侵略者的。老子饿死了,谁给你们打仗?
有些事情一旦开了头,就再也回不去了。
杨延宜左等右等,没等来登莱的粮草,却等到了来自朝鲜境内的建奴。
那是一辆马车上,躺着一个陷入昏迷的男子,随行的建奴郎中用冰凉的毛巾冷敷在他的额头。
男子显然十分的痛苦,他发着高烧,清醒的时候很少,要么就是沉沉昏睡,醒来的时候,嘴里却总是用微不可察的声音念叨着一句话。
“告知……告知杨大人,洋人……勾结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