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向一个身穿紫色朝服,头发已有几缕银丝的官员汇报,然后转头跟刘明说:“刘县男,这位是我大康朝宰相大人,这两日刚从南方回京。”
“刘明见过宰相大人。”
他赶紧行礼,大康百姓对于这位宰相大人可是评价颇高,是一位真正的好官。
“呵呵,你就是刘明,不错不错,后生可畏!”王安仁打量着刘明,赞赏地说道。
“大人过誉了,学生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刘明谦虚了一下,这时候国子监祭酒梁安看见刘明,也小跑着凑了上来。
“安仁,我这徒孙怎么样?可入得你眼?”梁安有点得意地说道。
刘明在一旁,有点好奇,宰相可是一品大员,国子监祭酒只是三品,为何感觉这个祭酒大人,对宰相说话那么随意。
当然,他也不会傻到问出来。
“我这都还没来得及跟他说上话,你就过来了。”王安仁无奈地说,不过能理解祭酒的心情,作为国子监祭酒,能教出优秀的徒子徒孙,肯定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梁安抚了抚自己灰白的胡子:“有什么好说的,大康的将领,哪个能打到上京城?大康的文人,有几个能做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词句来?”
王安仁把目光重新投向了刘明:“刘县男,老夫有个问题,问过很多学子,得到的答案都不是很满意,今日我也想问问你。”
刘明看着眼前这位宰相大人,这位宰相不管是在民间,还是在朝廷,哪怕是在兵部那些将领的口中,听到的基本上都是正面的评价。
如果能得到他的青睐,在京城的日子应该会好过一些吧?
“大人请问。”刘明恭恭敬敬地等待王安仁的问题。
“你读书是为何?”
王安仁正了正色,盯着刘明的眼睛,开口问道。
读书为了什么?当官?光宗耀祖?这恐怕是这个世界所有读书人的目的吧?
至少在平安县文德书院的时候,赵夫子就是这么鼓励他们的。
说得高尚一些,或许会说为了将来能为民请命。
作为二十一世纪来的刘明,自然知道,读书可不仅仅是为了当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