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便想拿上一个这样书院的凭证。在东汉有不少成名书院,康成书院,东汉末年郑玄创办文脉至今赓续流传。
在洛阳与康成书院齐名的便是龙封书院。龙封之意便是人皇亲点的意思,因为科考前三甲都是由皇上亲自选定,所以龙封之日便是天下读书人视之为的最好的祭祀日。因此,在过去的传统习俗中,每到这个时候,各聚居地的读书人都要采取各种形式祷求。
好像这样作,深宫六院的皇上便能看到一般。
而龙封书院是班固所创,一直常盛不衰。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着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班固一生着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
龙封书院便易手他人,如今也是物是人非,这买卖学籍凭证也是龙封书院的主要经营项目。除去公开招考挂名学籍前三名,三名之后,便是钱物倍增,第四与第五就是多一倍的收费。第六名又是第五名成倍的收费。
而这龙封书院的学籍凭证可是硬货,入了考场都有专属考场,龙封书院为了升学率,只要你花上钱,这左右前后都是学习好帮衬。自然知道其中妙处与好处。
今天便是龙封书院公开招考挂名学绩的日子,龙封书院的侧门便早早人满为患,来了不少读书人打算碰碰运气,其中也不乏富家子弟,愿意借龙封书院的便利,走走其中的门道。
小主,
这事必竟不能光明正大,所以走的是侧门与后门。
一场考试下来,这些读书人也算是模拟了一回科举,走出侧门,都是感慨不己,有自愧不如人的,有自惭形秽的,还有高傲自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