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张昭亦没错

还能种地,每年天子甚至在洛阳的田地上亲耕,带着羽林军为百姓耕种。

各地前往洛阳这座灯塔的商人络绎不绝,有点小钱的百姓,只需要做点小生意,干干服务,就足以一家人不愁吃喝。

弘农呢,凭借得天独厚优势求来的铁器坊,可不像洛阳的造纸坊和香水坊。

造纸和香水有天子的霸权护佑,没有谁敢私开造纸坊,一开就砍头。

张昭要时刻担心别人来抢饭碗,要讨好愿意拿出上亿钱来弘农拉他们一把的商人。

因为摆在张昭面前的就两条路。

一、两耳不闻窗外事,平平淡淡的走下去,反正天子仁义,每日给弘农施上两碗粥。

二、寻求改变,背负可能的骂名,铁器坊建成,弘农九县虽累了些,但能让百姓有钱,天亮了做奴隶,天黑了能做一回主人。

谁能保证朝廷一直仁义呢?

谁能保证朝廷永远有余粮能往弘农送,养活这里世世代代的人。

张昭有想过先按照杨修的方式走下去,可渐渐的发现根本不行。

本身在弘农种地就极为不易,粮价一降再降,从徐州拉到洛阳来贩卖的粮商,居然卖的比他们还便宜。

都说徐州粮食多的令人发指,随便拉出个粮商来,能养活上万食客,张昭再一次见识到了。

他本就是从徐州而来,清楚就自己天天带着一群残疾下地,无论如何也比不过人家。

况且,荀衍、杨修走了那么久的第一条路,一直没能走通,现实证明他们走的不对。

既然不对,为何自己要继续走下去?

于是,昭宁一年底,张昭从田间走出,决心改变。

他召集老兵,发动人脉,引进商人,拜访司金府,沟通商队……

弘农的变化日新月异,发展之迅速让人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