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朗的双眼自从落在那些赏赐上就移不开了,他发誓一定要施展才华,怎么说也得换身装备,风光成为天子门生。
董昭低着头思索可能会到来的考题,华歆开始收拾起纸笔,随时准备大书特书。
席位尾处,蒋琬眼睛一直在盯着右边的周瑜,内心颇为震撼,真让这小子押对宝了。
周瑜勾着唇,君子剑吗?从这把剑他就能看出,所谓恩科,可不仅仅是考经学。
戏志才最后重复说明了一下秩序。
大概就是听到钟声必须停笔,出现错字不得涂改,必须从头重写,当然,重写的话时间应该不够。
等于说出现错字,要么想办法圆过去,要么就等着被淘汰。
还有就是,不得喧哗,姓名写好后,必须糊起来,再粘贴上小封条,一直到大臣们阅卷完才能统一撕开漏姓名。
卷子上不能有记号之类的东西……
这些规矩早就有人跟他们讲解过数次,都了然于胸。
等戏志才说完就退下,接着就轮到刘辩。
刘辩走下台阶,朗声宣布考题,“殿试答论四策,一曰治国:扬州僭号,益州闭险,交州悬远。今中原仓廪实而知礼节,当用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之策,亦或行主父偃推恩之令?试陈削藩固本之方略?又或有其他妙计?尽其所言。”
“二曰经学:《春秋》载邢迁如归,卫国忘亡,孔子赞管仲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朝廷助南匈奴复国,可引何经义以驳资敌之非?”
“三曰安民:今岁司隶麦穗两岐,雒阳太仓粟红贯朽。若豫州突发蝗灾,流民扶携入关。试述如何以常平仓平抑粮价,兼论以工代赈修渭渠之利?当引《周礼·地官》荒政十二条何款为据?”
“三曰边防:昔晁错言守边备塞,今南单于庭复立,美稷城重筑。或谓虚费钱粮,或云以夷制夷。试论南匈奴在并州防务中之作用,及如何平衡赐赉与控驭之策?”
“诸生任选三策答之,动笔吧!”
宣布完,考生们立刻有了动作。
大臣们面面相觑,没想到天子出的四策,都与朝廷目前面临的事息息相关。
哪怕是第三策的安民是杜撰的,可曾经的徐州是实实在在见过铺天盖地难民的。
前两年青州刚回归的时候,也有一大堆难民往兖州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