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回凤仙郡冒天止雨 孙大圣劝善施霖

“大圣,取经的事完成了吗?”

行者说:

“也差不多了。”

“如今走到天竺国地界,有一外郡,叫凤仙郡。”

“那里三年不下雨,百姓很艰苦,老孙想祈雨拯救,叫来了龙王到那里。”

“他说没有旨意,不敢私自行动,特地来朝见玉帝请旨。”

天王说:

“那地方或许不该下雨呢。”

“我以前听说,那郡侯撒泼,冒犯天地,上帝怪罪,设立了米山、面山、黄金大锁,一直等到这三件事倒断,才该下雨。”

行者不知这是什么意思,要见玉帝。

天王不敢阻拦,让他进去,径直来到通明殿外,又看见四大天师迎接道:

“大圣到这里干什么?”

行者说:

“因为保护唐僧,走到天竺国地界,凤仙郡没有雨,郡侯请师父祈雨。”

“老孙叫来了龙王,打算让他降雨,他说没有奉玉帝旨意,不敢擅自行动,特来求旨,以解救百姓的困苦。”

四大天师说:

“那地方不该下雨。”

行者笑道:

“该与不该,麻烦为我奏报奏报,看看老孙的面子怎么样。”

葛仙翁说:

“俗语说苍蝇包网儿,好大的脸皮!”

许旌阳说:

“不要乱说话,暂且带他进去。”

邱洪济、张道陵与葛、许四位真人引着行者到灵霄殿下,启奏说:

“万岁,有孙悟空走到天竺国凤仙郡,想要求雨,特地来请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玉帝说:

“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行视察万天,巡游三界,驾临他那里,见那上官正不仁,将斋天的素供,推倒喂狗,口出恶言,犯下冒犯之罪,朕就设立了三件事,在披香殿内。”

“你们带孙悟空去看,如果三件事倒断,就降旨给他;如果不倒断,暂且不要管闲事。”

四天师就引着行者到披香殿里看时,看见有一座米山,约有十丈高;

一座面山,约有二十丈高。

米山边有一只拳头大的鸡,在那里紧一嘴,慢一嘴,啄那米吃。

面山边有一只金毛哈巴狗儿,在那里长一舌,短一舌,舔那面吃。

左边悬挂着一座铁架子,架上挂着一把金锁,约有一尺三四寸长短,锁梃有指头粗细,下面有一盏明灯,灯焰烧着那锁梃。

行者不知这是什么意思,回头问天师说:

“这是什么意思?”

天师说:

“那家伙触犯了上天,玉帝设立这三件事,一直等到鸡啄完了米,狗舔完了面,灯焰烧断锁梃,那才该下雨哩。”

行者听了,大惊失色,再不敢启奏,走出殿,满面羞愧。

四大天师笑道:

“大圣不必烦恼,这事只适合做善事来化解。”

“如果有一念善慈,惊动上天,那米、面山立刻就倒,锁梃立刻就断。”

“你去劝他归善,福自然就来了。”

行者依照他们说的,不上灵霄殿辞别玉帝,径直来到下界回到凡间。

片刻到了西天门,又见到护国天王,天王说:

“请旨怎么样?”

行者把米山、面山、金锁的事说了一遍,说道:

“果然像你说的,玉帝不肯传旨。”

“刚才天师送我,教我劝那家伙归善,就有福了。”

于是告别,驾云下界。那郡侯同三藏、八戒、沙僧、大小官员人等接着,都簇拥着过来询问。

行者将郡侯喝了一声说道:

“只因你这家伙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冒犯了天地,致使百姓有难,如今不肯降雨!”

郡侯慌得跪伏在地说:

“仙师是如何知道三年前的事?”

行者说:

“你把那斋天的素供,怎么推倒喂了狗?”

“给老孙我实实在在说来!”

那郡侯不敢隐瞒,说道:

“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献供斋天,在本衙之内,因为妻子不贤惠,恶言相斗,一时发怒无知,推倒供桌,泼了素餐,确实是叫狗来吃了。”

“这两年一直记在心里,神思恍惚,无处可以解释,不知上天怪罪,遗害百姓。”

“今遇仙师降临,万望明示,上界怎样计较。”

行者说:

“那一天正是玉皇大帝下界的日子,见你将斋供喂狗,又口出恶言,玉帝就设立了三件事记着你。”

八戒问道:

“哥,是哪三件事?”

行者说:

“披香殿立着一座米山,约有十丈高;一座面山,约有二十丈高。”

“米山边有拳头大的一只小鸡,在那里紧一嘴,慢一嘴地啄那米吃;面山边有一个金毛哈巴狗儿,在那里长一舌,短一舌地舔那面吃。”

“左边还有一座铁架子,架上挂着一把黄金大锁,锁梃儿有指头粗细,下面有一盏明灯,灯焰烧着那锁梃。”

“一直等到那鸡啄完米,狗舔完面,灯烧断锁梃,他这里才该下雨哩。”

八戒笑道:

“不打紧!不打紧!哥肯带我去,变出法身来,一顿把他的米面都吃了,锁梃弄断了,保证能下雨。”

行者说:

“呆子别胡说!这是上天所设的计策,你怎么能破坏?”

”三藏说:

“像这样说,怎么办才好?”

行者说:

“不难!不难!我临走时,四天师曾对我说,只要做善事就可化解。”

那郡侯拜伏在地,哀求说:

“全凭仙师指教,下官一一皈依。”

行者说:

“你若回心向善,趁早儿念佛看经,我还替你想办法;你若仍然不改,我也不能解释,不久上天就会诛杀你,性命都保不住了。”

那郡侯磕头礼拜,发誓愿意皈依。

当时召集本地的僧人和道士,开启修建道场,各自书写发布文书,申报给上天三天。

郡侯带领众人拈香参拜,答谢上天,引咎自责,三藏也为他念经。

另一边又传出飞报,让城里城外大家小户,不论男女老少,都要烧香念佛。

从这时起,一片善声充满耳朵。

行者这才欢喜,对八戒沙僧说:

“你们两个好好保护师父,等老孙再去一趟。”

八戒说:

“哥哥,又去哪里?”

行者说:

“这郡侯听信老孙的话,果然接受教诲,恭敬善良,诚心念佛,我这就去再奏玉帝,求些雨来。”

沙僧说:

“哥哥既然要去,不要迟疑,免得耽误我们赶路,一定要求一坛雨,也算是成就我们的正果。”

好大圣,又驾起云头,直到天门外,又遇到护国天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天王说:

“你如今又来做什么?”

行者说:

“那郡侯已经归善了。”

天王也很高兴。

正说着,早见直符使者,捧着道家文书,僧家关牒,到天门外传递。

那符使见到行者,施礼说:

“这都是大圣劝善的功劳。”

行者说:

“你将这文牒送去哪里?”

符使说:

“直接送到通明殿上,与天师传递到玉皇大天尊面前。”

行者说:

“这样,你先去,我随后就来。”

那符使进入天门去了。

护国天王说:

“大圣,不用去见玉帝了。”

“你只要前往九天应元府,借些雷神,直接打雷闪电,这样就会有雨下了。”

行者依照他说的,进入天门里,不上灵霄殿请求旨意,转云步,径直前往九天应元府,见那雷门使者、纠录典者、廉访典者都前来迎接,施礼说:

“大圣何而来?”

行者说:

“有事要见天尊。”

三使者立即为他传奏,天尊随即从九凤丹霞的屏风后下来,整理衣服出来迎接。

相见行礼完毕,行者说:

“特地来请求一件事。”

天尊说:

“什么事?”

行者说:

“因为我保护唐僧,到凤仙郡,见那干旱得厉害,已经答应为他们求雨,特地来告借贵部的官将到那里打雷。”

天尊说:

“我知道那郡侯冒犯上天,设立了三件事,不知该不该下雨呢。”

行者笑道:

“我昨日已经见到玉帝请旨。”

“玉帝让天师引我去披香殿看那三件事,乃是米山、面山、金锁,只要三件事倒断,才该下雨。”

“我发愁难以倒断,天师教我劝化郡侯等众人做善事,认为人有善念,上天必定依从,或许可以回天心,解除灾难。”

“如今已经善念顿生,善声充满耳朵。”

“刚才直符使者已经将改行从善的文牒上奏玉帝去了,老孙因此特地到尊府,告借雷部官将相助。”

天尊说:

“既然这样,差邓辛张陶率领闪电娘子,立即随大圣下降凤仙郡打雷。”

那四位将领同大圣,不多时来到凤仙郡境界,就在半空中施展法术。

只听得轰隆隆的雷声,又看见那淅淅沥沥的闪电,真的是:

电掣紫金蛇,雷轰群蛰哄。

荧煌飞火光,霹雳崩山洞。

列缺满天明,震惊连地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