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回金酬外护遭魔蛰 圣显幽魂救本原

说道:

“那张氏穿针儿信口胡说,陷害无辜。”

那老太太听见叫她小名,慌得跪倒磕头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好老头儿啊!这么大年纪还叫我的小名儿!”

“我那些信口胡说,害了什么无辜?”

行者喝道:

“哪里有个什么唐僧点着火,八戒叫杀人,沙僧劫出金银去,行者打死你父亲?”

“只因为你说谎,让那好人受难。”

“那唐朝的四位师父,路上遇到强盗,夺回财物,送来感谢我,是多么好的心意!”

“你却假捏状纸,让儿子们去官府告状,官府又没有仔细审问,如今又把他们监禁起来,那狱神、土地、城隍都慌了,坐立不安,报告给阎王。”

“阎王转而差遣鬼使押解我来家里,叫你们趁早释放他们。”

“不然,让我在家里搅闹一个月,将全家老幼连同鸡狗之类,一个也不留!”

寇梁兄弟又磕头哀求道:

“爹爹请回去,千万不要伤害老幼,等天亮就去本府投递撤诉的状纸,愿意承认是诬告招回,只求活着的和死去的都平安。”

行者听了就叫:

“烧纸,我走啦!”

他们一家人都来烧纸。

行者一扇翅膀飞起,直接又飞到刺史的住宅里面。

低头观看,那房里已经有了灯光,看到刺史已经起来了。

他就飞进中堂看时,只见中间后壁挂着一幅画儿。

画的是一个官员骑着一匹带斑点的马,有几个随从,打着一把青伞,扛着一张交床。

更不知道是什么故事,行者就钉在画的中间。

忽然那刺史从房里出来,弯着腰梳洗。

行者猛地咳嗽一声,把刺史吓得慌慌张张,走进房内梳洗完毕,穿上大衣,就出来对着画儿焚香祷告说:

“伯考姜公乾一神位,孝侄姜坤三承蒙祖上的德荫,有幸中甲科,如今荣幸担任铜台府刺史,早晚侍奉香火不断,为什么今天发出声响?”

“千万不要是邪祟,恐怕惊吓家人。”

行者暗笑说:

“这是他大爷的神位!”

却就捏着腔调叫道:

“坤三贤侄,你做官虽然承蒙祖荫,一直清廉,怎么昨天无知,把四个圣僧当作贼,不审查原因,囚禁在狱中!”

“那狱神、土地、城隍不安,报告给阎君,阎君差遣鬼使押我来对你说,叫你推究情理,快快释放他们。”

“不然,就让你去阴司对质。”

刺史听说,心中害怕道:

“大爷请回,小侄今日上堂,马上就会释放他们。”

行者说:

“既然这样,烧纸来,我去见阎君回话。”

刺史又添香烧纸拜谢。

行者又飞出来看时,东方已经发白。

等飞到地灵县,又看到那合县的官员都在堂上。

他心想:

“蜢虫儿说话,被人看见,露出破绽不好。”

他就在半空中,变了个大的法身,从空中伸下一只脚来,把整个县堂填满,口中叫道:

“众官听着:我是玉帝差来的浪荡游神。”

“说你们这府监里屈打了取经的佛子,惊动三界诸神不安,让我传话,趁早放了他。”

“如果有差错,让我再来一脚,先踢死全县官员,后踏死四境居民,把城池都踏为灰烬!”

整个县的官吏等人,慌得一起跪倒,磕头礼拜说:

“上圣请回。”

“我们现在进府,禀报府尊,马上就放出来,千万不要动脚,惊吓死下官。”

行者这才收了法术,仍然变成个蜢虫儿,从监房的瓦缝儿飞进去,依旧钻在辖床中间睡着。

却说那刺史升堂,刚抬出投文牌去,早有寇梁兄弟抱着牌子跪在门前叫喊。

刺史让人进来,二人将撤诉的状纸递上。

刺史见了发怒说:

“你们昨天递了失状,就给你们抓住了贼,你们又领了赃物回去,怎么今天又来递撤诉状?”

二人流着泪说道:

“老爷,今夜小的父亲显魂说:‘唐朝圣僧,原本抓住了贼徒,夺取获得财物,放了贼去,好意将财物送还给我家报恩,怎么反而把他当作贼,关在狱中受苦!”

“狱中土地城隍都不安,报告了阎王,阎王差鬼使押解我来教您去府里再告,释放唐僧,以免灾祸,不然,全家老小都得死。’”

“因此,特地来递这个撤诉词,望老爷行个方便,行个方便!”

刺史听他们说了这话,却暗自想道:

“他那父亲,是刚死的新鬼,显魂报应还说得过去;我伯父死去五六年了,怎么今夜也来显魂,教我审放?”

“看起来必定是冤枉的。”

正思量间,只见那地灵县知县等官员,急急跑上堂乱说道:

“老大人,不好了,不好了!”

“刚才玉帝差浪荡游神下界,教您快放狱中好人。”

“昨天抓的那些和尚,不是强盗,都是取经的佛子。”

“若稍微迟延,就要踢杀我们这些官员,还要把城池连同百姓全都踏为灰烬。”

刺史又大惊失色,立即叫刑房吏赶快写牌子提出人来。

当时开了监门提出,八戒发愁说:

小主,

“今天又不知道怎么打呢。”

行者笑道:

“管保一下也不敢打,老孙都已经办妥当了。”

“上堂千万不要下跪,他还要下来请我们上座,等我问他要行李,要马匹。”

“但凡少了一点,等着我打他给你看。”

话没说完,已经到了堂口,那刺史、知县以及府县大小官员,一见到都下来迎接说:

“圣僧昨天来的时候,一方面接待上司忙乱急迫,另一方面又看到了缴获的赃物,没来得及仔细询问详情。”

唐僧合掌躬身,又将前面的情况详细陈述了一遍。

众官满口承认,都说:

“错了,错了!莫怪,莫怪!”

又问狱中是否有什么疏忽失误,行者走近瞪大眼睛,厉声高叫道:

“我的白马是堂上的人拿了,行李是狱中的人拿了,快快还给我!”

“今天该我拷问你们了!”

“冤枉好人当贼,你们该是什么罪?”

府县官见他发怒,没有一个不害怕,立即叫收马的牵马来,收行李的取行李来,一一交付清楚。

你看他们三人一个个逞凶,众官只拿寇家来掩饰。

三藏劝解道:

“徒弟,这事也得弄明白。”

“我们先到寇家去,一是吊唁,二来和他们对证对证,看是谁说我做贼。”

行者说:

“说得对,等老孙把那死的叫起来,看是谁打死的,羞他一羞!”

众官员只当孙行者说的是笑话。

行者说:

“各位大人,稍微陪我师父坐坐。”

“八戒、沙僧好好保护,等我去了就回来。”

好个大圣,跳出门,望着天空就飞起,只见那遍地彩霞笼罩着住宅,一天瑞气护着元神。

众人这才认得是个腾云驾雾的神仙,起死回生的圣人,这里众人一一焚香礼拜不提。

那大圣一路筋斗云,一直到了幽冥地界,直接闯入森罗殿上,慌得那——

十代阎君拱手接,五方鬼判叩头迎。

千株剑树皆攲侧,万迭刀山尽坦平。

枉死城中魑魅化,奈河桥下鬼超生。

正是那神光一照如天赦,黑暗阴司处处明。

~~~~

十代阎君拱手相迎,五方鬼判叩头迎接。

千株像剑一样的树都歪斜着,万迭像刀一样的山都变得平坦。

枉死城中的鬼怪得以变化,奈河桥下的鬼魂获得超生。

正是那神光照耀如同上天赦免,黑暗的阴司处处变得明亮。

十阎王接下大圣,相见了,问他从哪里来干什么。

行者说:

“铜台府地灵县斋僧的寇洪的鬼魂,是哪个收了?”

“快点查来给我。”

十阎王道:

“寇洪善士,也不曾有鬼使勾他,他自己到这里,遇到地藏王的金衣童子,是他引见给地藏的。”

行者就告别了,径直来到翠云宫,见到地藏王菩萨。

菩萨和他行礼完毕,详细说了前面的事,菩萨高兴地说:

“寇洪的阳寿,只该是那个命数,命终时没有染上床席,舍弃人世而来。”

“我因为他斋僧,是个善士,收他做个掌管善缘簿子的案长。”

“既然大圣来取,我再延长他阳寿十二年,让他跟大圣去。”

金衣童子于是领出寇洪,寇洪见到行者,声声叫道:

“师父,师父!救我一救!”

行者说:

“你被强盗踢死。”

“这里是阴司地藏王菩萨的地方,我老孙特地来取你到阳世间,对明这件事,既然承蒙菩萨放回,又延长你阳寿十二年,等十二年之后,你再来吧。”

那员外不停地行礼。

行者辞别了菩萨,将他吹化为气,收在衣袖之间,一同去地府,又返回阳间。

驾着云头到了寇家,就叫八戒挪开棺材盖,把他的魂灵推回他的身体。

不一会儿,透出气来活了,那员外从棺材里爬出来,对唐僧师徒四人磕头说:

“师父,师父!寇洪死于非命,承蒙师父到阴司救活,这是再造之恩!”

不停地感谢。

等回头看见各位官员排列着,又磕头说:

“各位大人怎么都在这里?”

那刺史说:

“你儿子起初递了状纸,指名告了圣僧,我就派人捕获;没想到圣僧在路上遇到打劫你家的贼,夺取财物,送回你家。”

“是我的手下人误捉,没有仔细审问,就送去监禁。”

“今夜被你显魂,我先伯父也来家里诉说,县里又承蒙浪荡游神下界,一时间就有这么多显灵的事,所以放出圣僧,圣僧又去救活了你。”

那员外跪着说:

“老爷,其实冤枉了这四位圣僧!”

“那天夜里有三十多个强盗,明火执仗,劫去家私,是我舍不得,向贼理论,没想到被他一脚踢死,和这四位有什么关系!”

叫过妻子来,“是谁踢死的,你们竟敢胡乱告状?请老爹定罪。”

当时一家老小只是磕头,刺史宽大开恩,免除他们的罪过。

寇洪安排筵席,酬谢府县的深厚恩情,各位官员都没有入坐,就回衙门了。

到第二天,再次挂出斋僧的牌子,又极力挽留三藏,三藏坚决不肯留下。

却又请来亲友,置办旌旗幢幡,像之前一样送行而去。

咦!这正是——地方虽能发生凶恶之事,上天不会辜负善心之人。

逍遥稳步走向如来的道路,一直到达灵山极乐之门。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