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宋仁宗年间,开封府尹包拯包青天,以其铁面无私、刚正不阿之名,威震四海。一日,开封府内突然接到报案,城南一处偏僻院落一夜之间血流成河,死者皆是面容扭曲,死状极惨,且家中财物无损,似乎并非为财害命。此案一出,人心惶惶,传言四起,皆道是东洋邪术作祟。
包拯闻讯,立即召集南侠展昭、师爷公孙策以及护卫王朝、马汉,一同前往现场勘查。
四人来到案发现场,只见院中一片狼藉,死者横七竖八,皆是一脸惊恐之色。包拯眉头紧锁,环视四周,心中暗自思量:此等手法,绝非中原所有,莫非真是东洋邪术?
公孙策蹲下身,仔细检查死者伤口,发现其伤口细小却深可见骨,似被某种细小而锋利的物器所伤。“大人,这伤口……”公孙策欲言又止。
“公孙先生有何发现?”包拯问道。
“此伤口看似普通,实则暗藏玄机。若是寻常兵刃,定不会留下如此整齐的伤口。我猜测,这可能是某种机关术所为。”公孙策分析道。
展昭则四处查探,忽见院墙一角有微光闪烁,走近一看,竟是一枚细小的银针,其上刻有东洋文字。“大人,您看!”展昭将银针递给包拯。
包拯接过银针,仔细端详,眉头皱得更紧:“东洋忍者?此案愈发复杂了。”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的女子跌跌撞撞地跑来,哭诉道:“大人,死的是我夫君啊!求您为他做主!”
此女名唤翠花,乃死者之妻。她边哭边讲,死者生前曾提及,近日有东洋商人前来拜访,欲购买院中一块奇石。死者本不愿卖,但那东洋商人出价极高,且言辞恳切,最终死者动心,约定次日交易。谁曾想,这一别,竟是永诀。
包拯闻言,心中若有所思:“东洋商人?奇石?此事定有蹊跷。”
包拯决定从奇石入手,命王朝、马汉暗中调查东洋商人的行踪。不久,二人带回消息,那东洋商人已离开开封,前往江南一带。包拯当即决定,亲自前往江南追查。
一行人日夜兼程,终于在一座小镇上找到了那东洋商人的踪迹。然而,当他们赶到之时,只见一处废弃的宅院,商人已不见踪影,只留下一块被精心雕琢的奇石,石上刻有复杂的纹路,似乎隐藏着某种秘密。
公孙策仔细观察奇石,忽有所悟:“大人,这纹路……似乎是某种机关图的缩影!”
包拯点头,心中已有了计较:“看来,这奇石才是关键。我们必须尽快解开其秘密,才能找到幕后黑手。”
公孙策与包拯一同研究奇石,终于发现了机关所在。然而,当他们触动机关之时,一阵刺耳的啸声响起,宅院内顿时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细小银针,如同一张死亡之网,将四人困在其中。
展昭身形矫健,挥剑斩断银针,护住包拯等人。但银针如同无穷无尽,愈发密集。公孙策急中生智,用随身携带的铜镜反射阳光,干扰银针的轨迹,这才为众人争取到一线生机。
四人合力,终于冲破银针阵,但奇石却在此刻突然爆裂,从中飞出一个身穿黑袍的东洋忍者,手持利刃,直奔包拯而来。
展昭大喝一声,挺剑迎上。二人你来我往,剑光如电,斗得难解难分。包拯则趁机观察四周,寻找破敌之策。
忽见一旁有块石碑,其上刻有古老符文,似与奇石上的纹路相呼应。包拯心中一动,默念符文,只见一道光芒自石碑上射出,直击忍者。忍者身形一顿,面露痛苦之色,攻势顿时减缓。
展昭抓住机会,一剑封喉,忍者应声倒地。四人这才松了一口气,相视而笑。
从忍者身上搜出的信件中,包拯得知了幕后黑手的真实身份——东洋一位野心勃勃的贵族,企图利用奇石中的机关术,制造混乱,以图不轨。而那块奇石,正是开启机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