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曹操早有防备。当孙权的军队接近城门时,城墙上突然火把通明,曹军万箭齐发。箭雨如蝗,孙权的士兵纷纷中箭倒下。一名年轻的士兵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惊恐地瞪大了眼睛,却被一箭射中咽喉,倒地身亡。
孙权的军队瞬间陷入了困境,伤亡惨重。孙权在亲信的保护下,拼死杀出重围。他的战马也中箭倒地,孙权不得不徒步逃亡。
这次失败让孙权元气大伤,他的军队士气低落,逃兵越来越多。一些士兵甚至在夜间偷偷溜走,回到家乡。
而曹操则抓住这个机会,发动全面进攻。
战场上,喊杀声震天,曹军如猛虎下山,孙权的军队节节败退。一名孙权的将领被曹军包围,他奋力抵抗,最终寡不敌众,战死沙场。他的尸体被曹军的马蹄践踏,惨不忍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孙权望着溃败的军队,心如死灰。他知道,这场战争自己已经输了。但他不甘心就这样认输,带着残部拼死抵抗。他挥舞着长剑,亲自冲向曹军,身上多处受伤。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传来消息,孙权的后方出现了叛乱。原来,一些地方势力趁孙权出征,起兵造反,企图夺取政权。
孙权无奈之下,只能下令撤退,带着无尽的遗憾和不甘离开了战场。他回首望着这片硝烟弥漫的土地,心中暗暗发誓:“曹操,此仇不报,我孙权誓不为人!”
孙权率领残军撤退,一路上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低落。
回到营地后,孙权得知后方叛乱的局势愈发严重,几个城池已经被叛军占领。孙权心急如焚,立刻召集将领们商议对策。
一名将领建议:“主公,此刻我们兵力不足,应当先与曹操求和,集中力量平定叛乱。”
另一名将领却坚决反对:“求和乃耻辱之举,会让主公威名扫地。况且曹操此人奸诈无比,未必会答应。”
孙权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最终,他决定先派使者与曹操试探求和的可能性。
曹操收到孙权的求和信后,在营帐中与谋士们商议。
郭嘉说道:“孙权此时求和,定是迫于无奈。但若是答应,恐其日后东山再起。”
程昱则认为:“可暂时接受求和,让孙权忙于平叛,我们则可借机休整,壮大实力。待其平叛之后,我们再寻机而动。”
曹操权衡利弊后,决定回复孙权,提出苛刻的条件,让他割让城池并送上大量财物,还要孙权的长子为人质。
孙权看到曹操的回复,愤怒不已,将信件狠狠摔在地上:“曹操欺人太甚!”但为了大局,他不得不考虑答应曹操的要求。
就在孙权犹豫不决之时,叛乱的势力却越发猖獗,他们开始联合起来,对孙权的军队发起攻击。
孙权的军队在平叛的过程中遭遇了多次挫折,损失惨重。一名忠心耿耿的老将为了保护孙权,被叛军的流矢射中,临终前还紧紧握着孙权的手:“主公,一定要保住江东……”
这时,孙权军中一位名叫吕蒙的将领站了出来,他向孙权献策,提出了一个巧妙的平叛计划。他建议利用叛军内部的矛盾,分化他们,然后逐个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