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灼率军退入函谷关,在长安一带大肆屯兵,对司州虎视眈眈。
其实他早该退了。
以退为进。
以勤王军跟朝廷微妙的关系,没有他这个强大外力的介入下,恐怕不会那么和谐。
这一年,确实打得凉州军损失惨重。
损兵十余万,只剩兵马十万余。
后续粮草也是负担极重。
勤王军更是打得一度想要散伙,后悔踩入这滩淤泥。
勤王军各路兵马损失更是之多。
曹孟,兖州军还有七万多兵马。
陶然,徐州军还有三万多兵马。
李阳,豫州军还有二万多兵马。
司州朝廷,在贺奎的编练下,也整出了五万精锐。
勤王军内部,本就是各路诸侯临时拼凑,起初大敌当前还能勉强维系。
如今战事稍缓,矛盾便如暗流涌动,渐次浮出水面。
曹孟望着麾下七万多兵马,心疼折损惨重,暗自琢磨着往后须保存实力。
陶然兵力所剩无几,便想从缴获分配里多捞些好处,好补充军需,时常在议事时含沙射影,指桑骂槐。
李阳如今根基最浅,只剩两万多残兵,满心期望朝廷能给些粮饷安抚,却迟迟不见动静,心中愤懑不已。
与司州朝廷之间,那层窗户纸也捅破了。贺奎编练出五万精锐后,朝廷腰杆渐硬,对勤王军的态度悄然生变,不再似先前那般殷切,赏赐抚恤也越发吝啬。
各路诸侯派人索要粮草补给,朝廷官员推诿扯皮,一来二去,积怨日深。
诸侯这边,也聚在一起密谋,觉得朝廷过河拆桥,没准还打着卸磨杀驴的主意,两方猜忌愈发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