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找来以前的学生录,一页页翻给他看:“你看,石头考上了医学院,说以后要当骨科医生,治像你这样的病人;林晓考上了师范大学,说要像你一样当老师……他们都在等着你好起来呢。”
明远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他伸出手,紧紧攥着小花的手,那双手因为长期按摩,指关节已经变形,却比任何时候都有力。
奇迹,总是在绝望中悄然降临。半年后,北京的一位老中医看了明远的病历,说可以试试针灸配合康复训练,虽然过程会很痛苦,但并非完全没有希望。
小花立刻带着明远去了北京。康复训练的痛苦难以想象,每次拉伸肌肉,明远都疼得浑身冒汗,咬得牙床出血,却从不出声。小花就在旁边陪着他,给他擦汗,给他鼓劲,有时也会忍不住掉眼泪,却从不说“算了”。
有一天,当医生按压明远的脚趾时,那根蜷缩的脚趾,微微动了一下。
小花和明远对视一眼,眼泪同时涌了出来。那不是悲伤的泪,是绝境逢生的喜极而泣。
又过了一年,明远终于能拄着拐杖慢慢走路了。虽然走得很慢,姿势也不太好看,但他眼里的光,又重新亮了起来。
回到县城那天,阳光格外好。珍珍扑过来抱住他的腿,哭得稀里哗啦:“爸爸,你终于能走路了!”张母拉着他的手,笑得合不拢嘴,眼泪却掉个不停。
明远没有回乡中心小学当校长,而是被调到县教育局当副局长。有人说他是因祸得福,他却总是说:“我这条命是捡回来的,得做更多有意义的事。”他走遍了全县所有的学校,翻新了所有危旧校舍,推动了农村教师补贴政策,让更多像石头一样的孩子有学上,让更多像小花一样的老师能安心教书。
三年后,明远升任教育局局长。任命文件下来那天,他没有去参加庆祝宴,而是带着小花和珍珍去了乡中心小学。那栋重建的教学楼前,立着一块纪念碑,上面刻着所有在地震中救人的教职工的名字,第一个就是“张明远”。
学生们排着队,给他们系上红领巾。明远拄着拐杖,站在纪念碑前,看着阳光下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忽然对小花说:“谢谢你,没放弃我。”
小花看着他,眼眶一热,眼泪又掉了下来。这一次,不是悲伤,不是委屈,是欣慰,是幸福。她想起那些在医院走廊里痛哭的夜晚,想起那些跑遍全国求医的艰辛,想起一家人相互扶持的日日夜夜……所有的苦难,都在这一刻化作了甘甜。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明远牵着小花的手,珍珍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面,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远处的黄土坡上,新栽的栗子树已经抽出了嫩绿的枝叶,像无数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小花知道,生活或许总有风雨,命运或许总有波折,但只要有爱,有勇气,有不放弃的信念,再深的苦难也能熬过去,再暗的夜晚也能等到黎明。
就像她的名字,李小花,普通得像黄土坡上的一株野草,却能在风雨中扎根,在阳光下绽放,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了最动人的诗。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