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身死安南,除了郑华这个决策者。陈民是给郑华献计之人,刘勇是负责袭杀胡博之人。二人一文一武,是郑华的左膀右臂。
琼州兵为胡博报仇,既然郑华不死,肯定要有人背锅。陈民、刘勇二人,无疑是最好的人选,要说杀了也就杀了。
只是郑华最后说诛九族,那可就不是死几个人的问题。严格来说黎利、郑华也在此列,两人显然不会牵连。而在场大臣,就有十几人在其列。殿外不知还有多少人,会受其牵连。
郑华不是没诛过九族,那都是小家小户。这两家也算是,郑家的开国功勋,跟随郑家共同富贵。一百多年的沉淀,在安南是树大叶茂。
那个公然喊叫的礼部尚书,和陈民是姻亲关系,也在诛杀行列。礼部尚书当然不会束手就擒,也鼓动郑华反抗王成。有的更甚直接大骂:郑华是卖国贼。
一时间,整个朝堂也陷入混乱。唯独安南王黎利,显得极为平静、冷眼旁观,他恨不得这些人全死。毕竟这些人,抢了他家的江山……
白虎兵丁宿卫大殿,也不是摆设。在潘必正的示意下,很快控制局面。有两个武将血溅大殿后,殿内又恢复平静,只是气氛是格外的诡异。
殿外几百人,也听到殿内的异常。只是千余白虎兵丁把手,使得这些人不敢异动。
事已至此,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郑华索性心一横,拿出一个小本子,又开始读了起来。
刑部尚书罗文涛,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贿赂,草菅人命。诛罗文涛三族;左都御史徐浩,纵容其子强抢民女,在受害者上告时,又灭其一家。诛徐浩一族;户部尚书周辉,贪赃枉法,叛斩立决……
前车之鉴,大殿内没人再反抗。殿内人也只有不断祈祷,希望郑华不要点到自己。此时的他们才意识到,已沦为案板上的鱼肉……
有少数大臣乐了,这些人都是罪大恶极。郑华也是知道这些人的罪行,只是置若罔闻而已。这个时候说出来,难道是想励精图治,这也太晚了吧!
这些点名的人,是王成给郑华的小册子,罪状也罗列的清楚。让郑华大惊的是,这些人的罪状,有的他清楚,有的他不清楚。更让郑华惊恐的是,这些人犯罪的时间、地点,也都写的详细,十有八九都是真的。
看完这些,郑华已是满头大汗。这些罪状,不是一时半会可以知道的。就是他这个实际掌权人,也不是很清楚。王成是怎么知道的,王成还知道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