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并非真的原始之地,真正的野兽倒是一次也没有遇到过。
经常独自行走在外的人,一定有过一种感受,有时候手上的一根棍子,并非是真的要防范什么,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作用。
待我走到大树底下,立马能感受到古木参天的气象。
我很肯定这是一棵桑树,因为我老家的屋后便有一棵,但个头与它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桑树树干粗壮蜿蜒,其上,被有如鳞片一般的表皮完整包裹,如同一个垂垂老者却肃穆整洁。
桑树枝往上无规律延伸,却又暗合韵律,有一种天然的契合,仿佛本就应该是这样伸展才最自然。
桑树叶聚集在桑枝上,绿绿葱葱重重叠叠,像是一把天然的伞盖,正好护住树下这一片细石长台。
风吹阵阵,桑叶沙沙作响。
我矗立树下,心中不由升起一种莫名之感,忘却了身体的疲劳。
片刻之后,我便断定此处应该是常有人来,因为那些石条光滑透亮,上面有明显的摩挲痕迹,说不定这里原本就是一处供人休息的地方。
我心怀敬意,缓缓坐了上去,准备取出一些食物和水稍作休息。
此时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此时正是桑树结果的季节,这棵树上竟然没有找到一颗桑葚。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这是一株难得的雄性桑树。
这个发现,让我想起在当地听到的一个偏方,以桑叶煮鸡蛋可以壮阳,而且,以雄性桑叶最佳,树龄越大效果越好。
只是这些偏方,大抵就如同鬼神信仰,信则有不信则无。
反正已到宝山前,要带着走也不急于这一会的功夫,哪怕这棵树有归属,摘几片桑叶应该问题不大。
在这里,大多数人属于苗族土家族,他们被称为少数民族,我是汉族占据了夏国的大多数,大家相处得很融洽。
来工作前,州里领导还是一再嘱咐,要尊重当地民俗民风,买卖东西切勿欺骗当地人,不可随意索要物品,哪怕有需要也一定要付钱。
以我几年的经验,与当地人打交道时,提钱反倒会让他们不高兴。
一般出游,我不喜欢背太多东西,一瓶水是必备的,食物也以水煮的鸡蛋和玉米为主,这些轻便又能充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然后每次出来,包里都会放一本书,算是个人的习惯。
简单的午饭过后,我便开始观察起这棵桑树来,脑中不由想起很多有关桑树的传说典故。
最有名的莫过于扶桑树,相传它是连通神界、人间、冥界的通道,因为这个缘故,桑树便出现在很多的彩绘帛画中,成为神话与信仰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