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逢故友茅庐一言志(2)

乾心论道 客笑而还 1278 字 6天前

陈仲听了,却是摆手笑道:“子鸣你走眼了,我这徒儿虽则能得动功,于静功上却是苦手,若说可观之处,也就是他葆有赤子之心,待母至孝。”

董志张难以置信。

世上还有难的会,简单的反而不行的?

片刻后,苏元明一套棍法耍完,自然而然出了定静,看时间尚早,未到晚课的时候,便向陈仲禀告一声,说回家取些猎物,顺便请那李大叔过来,商量建造事宜。

陈仲让他去了,草庐这边只有蔬菜,原本是陈仲气血衰朽,为了给身体减轻负担,不再吃肉,如今突破感应,便无需顾忌许多,正要肉食招待客人。

陈仲心中暗道:“董子鸣为五行论所误,我且点他一点。”

感应这一关具体是怎么回事,陈仲固然不能说,但也不是什么都说不得。

“子鸣,以你之见,我辈修行当以何者为先?”

陈仲微一沉吟,首先发问。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每一个修行之人,都会思考,也会在互相交流中谈论的问题。

而且,当两名修士交谈时,一方抛出了这个问题,往往就意味着,接下来将会是很正式的论道了。

董志张当即挺腰,跪坐姿态一丝不苟。

他很清楚,这是陈仲在突破了感应之后,主动向他传授经验与感悟!

这可是一位感应大修,面对面、一对一的传授!

多少修行人,做梦都想要得到这样的机会!

恭恭敬敬向陈仲肃拜行礼。

董志张方才认真回答道:“我以为,修行当以天命为先。《白虎通》有言太素始质,然后判清浊、对阴阳,天乃镇、地乃易,精乃曜布、物乃施生,人居其中,修五行之德运,曳天命而仰从,庶几可近道也哉!”

这是老生常谈了。

前汉时,上古修士伏生出世,飞升前,在炎州道伏华山九澧峰,讲授五行之道。

当时世人经过了近古的千年大乱,久已没有人能够修成仙道。

于是伏生传授的五行之道,一下子就获得了所有修士的极大重视。

几乎各家各派,都希望能够将自己传承的法门,与五行之道相融相合,从而得证仙果。

最终,经过两汉数百年的钻研,五行之道与儒家残留的原典被融合为《五行白虎通》,可说是当世集大成之作,被所有修士都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