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白虎通》所代表的“时节说”,从一开始就很难站住脚。
学宫学子们只好转而相信太平道宗的“疠鬼”说。
只是学子们不通修行,而且即便通了修行,他们也不会太平道宗的符箓、丹丸。
最后,只能想到一个折中的办法——求先师保佑。
先师再怎么样,也该比朝庙里的敕神厉害不是?
杀疠鬼,不成问题吧!
这才把染疫的学子集中到先师祠中。
结果,先师的保佑等来了没有不清楚,至少等来了陈仲。
学子们感谢过陈仲,也不好意思翻脸不认人,把先师就给直接丢了不是?
却说同在先师祠中的谢弼,眼看着学子们对陈仲崇敬有加,目光更为阴沉。
恰在这时,粱籍带着一车各式药材,匆匆赶到。
药材是陈仲要的。
目的是找到可以治疗北海时疫的那些药物。
须知,陈仲只有一个,北海郡受到时疫威胁的百姓却不知凡几。
更何况,斩气的手段不是对每个人都能使用的。
像之前徐干那样病情危重的,若非徐干自身蕴养着非比寻常的浩然之气,即便是陈仲,也没办法轻易用斩气救他。
故而,要解决北海郡的此次时疫,必须找到合适的药物。
同时,这也是当世人们,除去“时节”说、“疠鬼”说之外的,第三种对时疫的认识——疾病说!
自中古大修士,扁鹊以降,医家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可惜的是修行之士很少生病,生了病也极难医治,而愿意为凡俗之人的病痛,耽误自家修行的修士真的少之又少。
故而医家发展很慢,缺少修士的参与,凡俗中的医家自行摸索,甚至连一套完整的,属于医家自己的修行法门都难以总结出来。
陈仲家,其实就属于医家一脉,只是陈仲自少年时便认为医术救不了天下,并没有在家学上用心,反而是行侠仗义,直至遇到钓叟,得仙缘而游历天下。
但无论如何,医家出身的陈仲,遇到时疫,还是本能地认可“疾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