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学子,谢弼本来是愿意利用起来的。
假如徐干病亡,学宫中大多出身庶孽、寒门、贫家的学子,除了谢弼这个太守,还能依靠谁呢?
谢弼只需要付出极少量的粮食,就可以收获大批具备相当文化知识的人才的支持,将这些人充实到北海郡和白檀郡的府衙基层当中,谢氏的统治将更加稳固。
但此前的设想再好。
如今徐干不死了,而且对他谢弼暗存不满。
那么接下来,谢弼很难从学宫学子身上获得支持不说,还要反过来拿出精力,对这批人进行分化、镇压。
一来一去,付出与收获,完全不成正比。
更何况,陈仲这个危险人物,救治染疫学子,又找到了有效的治疫药物,那些学宫学子必然会将陈仲视为偶像,接下来,他们到处传扬陈仲的名声,已是定局。
此事,如何能忍!
故而,与其留着学宫闹心,不如趁此机会,一并除去!
当然,让孙秀这莽夫屠戮学宫,可谓一石二鸟。
屠杀手无寸铁的学子的恶名,谢弼都不敢背。
而孙秀只要那么做了,即便他现在得志,是桓志亲信,其他人的指责议论,很可能不会给他造成什么麻烦,但这种忌恨积累起来,总有一日会爆发,那时候,无需谢弼做什么,这个敢于轻视士族,得罪谢弼的家伙,也将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
“学宫?”
孙秀也不是傻子,当即反问。
谢弼却是毫无心思被人看穿的惶恐,反而进一步道:“正是学宫!我奉桓公密旨,暗查乔氏藏宝,有线索指向学宫。只是学宫有徐伟长名望镇压,其中学子对郡府桀骜不服,谢某一直不得机会详查。”
乔氏离开北海郡后,便有小道消息流传,说乔氏给他们自己布置了退路,假如在朝廷发展不顺利,就会退回北海,而那退路,便是一处价值巨大的藏宝!
绝大多数人都将此事视作无稽之谈。
士族门阀,要布置退路,只需要留下一支族人便可。
分宗之事,早就是常例了。
便如后汉时的大宗杨氏、袁氏之流,光郡望就各有三四处,魏武初立与袁氏争夺天下,取胜后却也不能屠杀袁氏宗族,原因就是袁氏太多了!
与魏武争天下的袁家人你杀了没人能指责你什么。
但其他没跟你争的,甚至投入你的麾下为你做事的,你也杀了?
你不能杀自己人,那敌对方的袁氏,你灭族一个试试,看你自己麾下的袁氏之人会不会离心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