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昌山下众人追古(1)

乾心论道 客笑而还 1281 字 6天前

而且,董志张相信,如果这天下崩乱,就是几百年来世家大族垄断朝堂所造成的,那么以他长兄的学问修养与智慧,必定不会仅为眼前些许荣华,而执意阻挡新政。

新政若能救天下,董氏必定是赢粮影从的那一个。

同样的,陈仲、徐干,更不会是谢弼话语中,那些只为一己之私就反对魏武新政的人。

谢弼以为别人看不惯他,是因为新政,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真是不知道这一路叹了多少气。

董志张忍不住,再次道:“公甫兄!你当真以为,子正公、伟长贤弟他们,都是因为新政?我目下不知新政能否安天下、救百姓,只问贤兄一事,北海内外,妖魔、时疫,将乔氏治政时留下的大好局面,旦夕毁灭,即便真有天日昭朗之时,那些百姓、那些人,果然会改容而谢么?”

谢弼眉梢一跳。

强抑怒意。

“贤弟!”

谢弼加重了语气。

“欲行大事,岂无代价?百姓,不过是些请他们识字、请他们修行、请他们自做自主,且嫌艰难之愚夫愚妇!便是子正公,你可知道,他回返仙门郡,做了什么?”

这……

还真不知道。

董志张愣神之际。

便听谢弼将陈仲回到仙门郡,广开修法门路,不但不收束修,甚至还自己贴补餐食的事情说了。

等听到学生全走了,就只剩下一个的时候。

董志张也不由得要替陈仲懊恼。

那些仙门人,真是太不识好歹了!

但,恼也没用。

董志张忽然又想到了陈仲的行事作风。

杨丰那样的良材美质,还要再设考验。

寻常人,只怕也入不了陈仲的眼。

对了,还有在仙门郡见到过的苏元明,那孩子禀赋、悟性、孝行,不说一等一,也是世间少见,在陈仲口中,不过是尚可。

如此一想,似乎谢弼说的这个事情,陈仲只怕也不会放到心上。

真正让人感到不快的。